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智造

引才重才 成就传奇

专访嘉力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新

  晓应

  离春节不到10天的日子,走进诸暨经济开发区,已经不像平时那么车水马龙,很多公司都陆续放假了。但进入嘉力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却见到停得满满当当的车子。保安在大门口发给我们每个人进入公司的参观吊牌,这个颇有“IT范儿”的开头,令我忍不住对这家扎根诸暨的高端装备制造公司,以及公司的掌门人有了颇多期待。

  进入嘉力宝董事长陈立新的办公室,他刚开完一个会,说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春节后公司创业板上市的事。这个成立仅仅7年的民营企业,从链条行业进入国内鲜有民营企业涉足的滚齿机行业,自主研发出多款填补国内空白的滚齿机。2013年,公司人均产值同比上涨21%。这个传奇,陈立新是怎样创造的呢?

  依靠人才创新创业

  “我的这双皮鞋今天刚换了新的,每次买双鞋就习惯一直穿,穿坏了才换。”陈立新见到我们以这句话开始寒暄。他的人和办公室一样,都显得大气而朴实,没有太多花哨。他说,自己完全是草根,文化程度也不高。谈起事业的起点,他说关键是要靠人才,这是他的经验,也是他想给浙江企业的建议,要转型要创新都离不开人才。

  陈立新是在从事链条行业的经营中,发现了滚齿机的市场商机。经过审慎的市场调研,他认准了这个行业。但是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的技术壁垒不低,行业内主要是大型国企,像嘉力宝这样的民营企业技术储备几乎为零。如何跨越这道关?

  为了引进人才,他亲自拜访国企老技术人员,进行动员和谈判,凭借十足的诚意和公司发展的良好愿景,嘉力宝成功引进了一支从技术骨干到熟练操作工的完整团队,奠定了公司发展的坚实基础。

  信任人才持续投入

  对人才的重视,这仅仅是个开头。陈立新不仅给予引进人才优厚的待遇,而且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他说,在前几年,公司的具体事务他都不会亲自过问,主要都由引进的团队负责。技术团队也不负所望,不仅承担了公司产品研发的任务,也充当了“老师傅”角色,对公司招聘的新人起着传帮带作用,培养了公司的技术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从2005年开始,嘉力宝先后与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并成立“齿轮机床研究院”,建立了浙江省技术中心。据估算,嘉力宝公司在人才成本方面的投入,已近4000万元。

  正是对人才的重视,对技术的尊重,使嘉力宝公司从最初能生产通用型滚齿轮机,到如今可以实现为客户量身定做。嘉力宝公司相继研发出若干新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填补了我国在滚齿机产品领域的多项空白。

  客户导向引领发展

  陈立新告诉我们,企业目前正忙着在全国布点,他要把工厂办到市场去,把企业从简单的卖产品提升到卖服务。

  嘉力宝正是在陈立新一直坚持的客户导向下,不断攻城掠地,硬是在这个大型国企把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上站住了脚。客户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与国企高高在上地供货不同,嘉力宝能量身定做产品,并根据需求不断改进、创新。陈立新自豪地说,现在嘉力宝不仅能提供滚齿机,还能提供复合型机器,提供小型生产线,为生产企业节约装备购买成本。

  陈立新说,创新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更是观念思路的创新,是文化的创新,这比技术更重要。嘉力宝正是在他清晰的思路引导下,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从抓质量到抓效率,到比价格比服务,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觉得我们的企业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陈立新说这话时信心满满。2013年,嘉力宝调整的产品线占比35%,部分产品已经领先世界水平,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品YK7380CNC9数控成形砂轮磨齿机,最近还获得了国内首台套项目认定,今年已经形成批量生产。磨齿机的精度比滚齿机还要高出两个数量级。嘉力宝已经把自己的赶超标杆定位为全球齿轮技术的领航者——格里森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齿轮加工成套技术服务商,为此公司已经高薪聘请了3名德国工程师推进产品的设计、创新和营销。

  嘉力宝,太阳正在升起,蓝图已然展开。


浙江日报 智造 00008 引才重才 成就传奇 2014-02-18 3364317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