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智造

分类培育 重点扶持

诸暨:力推企业成创新主体

  记者 陈樱之

  诸暨科技局刚迁新址,与诸暨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合署办公。这一合署,还真有了新意思,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对企业创新的帮扶培育工作。因为,在这个合署办公的大楼里,不少办公室里都有一张高校科技专家的桌子,科技局或者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在工作中了解到企业有什么问题,马上就可以联系到专家,企业与高校的对接更快更紧密了。

  分类培育企业创新主体

  作为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全国县级城市第九的诸暨市,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示范企业的数量一直在浙江名列前茅。仅2013年,诸暨就新增省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绍兴创新型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省农业科技企业9家,获认定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企业研究院2家、企业研发中心1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家,绍兴市企业研发中心17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

  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不断发展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主要源自于当地对企业创新的引导和培育。诸暨对初创型企业,采取上门服务、开会培训等形式,指导企业如何享受政策红利,从新产品申报、专利申请等入手,使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好处和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对于成长型企业,诸暨采取了积极鼓励其与高校院所合作,提高自身科技水平的方式引导。而对于成熟型企业,则鼓励其做强研发机构,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成为领军企业。这样的分类培育模式,使诸暨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真正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

  榜样带动产研深度合作

  在诸暨的企业界,不少人都开始熟悉起来自科技成果转移中心的几个年轻人,他们作为企业联系员,每天都出入于各家企业,了解排查企业在技术生产方面遇到的难题。每周他们会定期整理汇总这些疑难问题,及时地反馈给成果转移中心的高校专家,为企业寻求帮助。诸暨科技成果转移中心运行6个月,就走访了企业150余家,组织30多批次专家教授到企业实地对接,征集技术难题60多个,初步达成合作意向26个,签约合作项目13个。

  通过上述的推动方式,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不断加深,当地企业参加科技合作推介会也特别踊跃。诸暨市光裕竹业有限公司就是通过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创业初期,光裕公司与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在成功研制竹材层压板产品基础上获铁路车辆开发应用,被认定为国内同行业四家铁道部定点企业之一。随后,公司又与南京林业大学开展技术联姻合作,在国家工程院张齐生院士的具体指导下,研制开发了系列新产品,特别是竹木复合层积材这一国家级科技攻关成果的研发成功,使企业跻身于行业领先地位。在这样的成功案例引导下,寻找科技支撑成为很多诸暨企业家的发展思路。截至目前,诸暨市企业已与全国15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创新载体40多个、研发机构4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

  平台建设破解发展瓶颈

  珍珠是诸暨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虽然诸暨被誉为“中国珍珠之都”,但是其珍珠产业无论养殖技术还是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类似这样的困境,诸暨的传统支柱产业,比如袜业、香榧、供港猪、电脑刺绣设备等都深有感触。如何突破发展瓶颈?靠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财力,往往难以为续。

  为了促进当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诸暨积极推动相关行业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诸暨博师珍珠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浙江省诸暨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长生鸟珍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华君说:“从企业个体来说,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逼迫其加快科技进步,但个体的力量又有限,他们需要有这样一种机构,能够帮助其整合资源,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长生鸟公司因此牵头创建了这个升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中心转化为平台后,为当地珍珠企业、养殖户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开发、中试转化、检测测试等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场地,以及各类技术咨询、培训服务,全面提升了当地珍珠产业的技术水平。

  “这个中心为诸暨的珍珠产业发展和提升,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诸暨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机构,能够帮助一些不具备实力的小企业整合资源,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目前,诸暨已创建珍珠、袜业、香榧、供港猪、电脑刺绣设备、轴瓦轴承、管业产业等省级区域科创中心7个,获批刺绣机、袜业、珍珠、环保装备等4个中国浙江网上专业技术市场,建有“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珍珠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2家省行业重大平台。


浙江日报 智造 00008 诸暨:力推企业成创新主体 2014-02-18 3364320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