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朝文新智

宁海古村西岙村——

正月十八过大年

  本报宁波2月17日电

  通讯员 陈云松 徐培良 记者 陈醉

  “正月十八过大年”,这在宁波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已经沿袭了700多年。

  走进西岙村,今天家家户户门口高悬着崭新的大红灯笼,贴着大红春联,主妇们围在一起赶制三角团、荔枝团、麻糍等各色糕点,不时传来欢闹声,蒸糕点、做大餐,厨房里一片热气腾腾。

  “春节是我们西岙村的小年,正月十八才是大年,在外地工作的村民都要返乡全家团聚,亲朋好友也在这一天来拜年。”西岙村村民告诉记者。

  西岙村地处三门湾车岙港,群山环绕,村口碧波清流,古意盎然。据当地宗谱记载,在宋初真宗时,便有陈姓祖先从福建迁居到此地。

  千年古村的新年,年味十足。一大早,古村西岙村便被一青、一白两条龙“唤”醒了。只见,近百个青壮年身穿统一服装,抬着长龙从祠堂里出发了,两条龙直径1米、长分别为32.5米和39米,被称作“江南第一大龙”。长龙穿过古村时,家家户户都争着挤在门口膜拜。队伍浩浩荡荡,奔向村口的车岙港水库,紧接着,便是一场漫长的祭水仪式。

  “正月十八过大年”的重头戏,则是在晚上。

  傍晚8时左右,只有300户村民的古山村已经黑透了,盏盏灯火亮起,宁静的山村喧腾了起来。只见,青白双龙开始从村东向村西游动,整整两个小时,欢呼声、鞭炮声不断,荡漾在被流光溢彩的烟花点缀得分外美丽的小山村。

  “‘行大龙’这一传统习俗已有700多年历史了,目前已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大龙”非遗传承人陈万珍告诉记者,据西岙村《陈氏宗祠》记载,1253年八月初三,在朝中任右司郎中的西岙人陈文纬告老还乡,经过扬子江时风浪交作,渡船有倾覆危险。陈文纬仰天哀告,祈求上天保佑。霎时,江中露出龙身,风浪随之平息下去。陈文纬绘下龙形,回到西岙后打造了两条大龙,设定每年的正月十八夜里抬龙出游,以答谢神龙保佑之恩。

  “‘行大龙’最初游走在田头,寓意庄稼越踏越青,如今每年正月十八在村内‘行大龙’,寄托着大家的美好祝愿,祈福风调雨顺、吉祥如意。”陈万珍说道。这个习俗一直保留到民国16年,后因战乱未能延续。2004年,西岙村民用竹篾等材料做了一条长32米、直径1米的大龙,恢复了在农历正月十八抬龙的习俗。


浙江日报 人文·朝文新智 00014 正月十八过大年 2014-02-18 3367149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