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财经·投融资

规范经营 做好主业

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创新实践重振雄风

  通讯员 茅思思 本报记者 施翼

  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近日在象山召开。会上,协会各理事单位负责人就当前各地经济环境、担保发展情况、协会发展做了交流。当前,我省各地融资性担保机构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行业协会坚持自强自律服务,为改善行业生存和经营环境,规范净化行业队伍,夯实自身基础,提升行业素质,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做了许多工作。

  机构数量精简     服务能力相对提高

  截至2013年11月底,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541家(不含再担保和分公司),注册资金342亿元,累计为36.6万家次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5525.9亿元。据统计,至2013年11月末,全行业融资性担保在保责任余额959.99亿元,占同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6.0%,在保企业6.55万户,户均担保金额146.56万元。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本6329万元,较2011年末提高16.4%。在机构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能力稳步增强,2013年1月至11月,全省新增融资性担保业务916.33亿元,同比增长14.4%,较2011年同期增长53.7%;担保业务总额达5亿元以上的融资性担保机构28家,同比增长12%;期末融资性担保业务放大倍数达3倍以上的机构156家,同比增长9.1% ;户均担保金额为147.5万元,较2012年末降低20.6%。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环境下加大政府对担保业的支持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面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丁耀民如是说。

  规范有序经营     做好担保主业成共识

  “业务发展和内部风险控制是融资性担保机构关注的两个要点,对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而言,要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保障资本金的安全。”象山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全培表示,为实现经营安全,该公司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大过程管理力度,以细节入手,做到精细化管理。同时,通过员工培训、团队建设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通过绩效考核,做到权责统一,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服务品种和创建服务品牌,以政府为背景,以客户为中心,全面提升公司形象,充分发挥了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象山中小担保”的品牌效应。

  张全培的一番话说出了在座所有融资性担保机构掌门人的心声,在座的各位担保大佬们纷纷表示,“象山中小担保”的做法尤其是在保持银担平等合作关系方面的举措,大大鼓舞了他们做好融资担保的决心和信心。同为扎根县域特色经济的政策型融资担保机构,桐乡市诚信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建强则表示,该公司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未来将通过创新风险管理模式,解决风险信息不对称问题。丁耀民高度评价了“象山中小担保”为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所作的贡献,并表示“象山中小担保”做到了吸引力、调控力和内在力的有机结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积极创新实践     实现担保行业腾飞

  自强自立 ,不断创新。丁耀民寄语新年:“‘改革’是国家和时代赋予2014年乃至今后几年最具意义的一个词汇,也是今后中国经济能否再创辉煌的关键。融资性担保机构要紧抓这个时代契机,把握自己的命脉,积极关注各方发展情况,寻找行业腾飞契机,以行业创新促进行业改革,实现行业腾飞。在这一关键时期,各融资性担保机构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挖掘‘改革’中的机会,从自身出发,扬长避短,探索适合自身创新的机会。”

  他同时表示,今年,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要密切关注电子商务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态势。实践证明,信息的高度透明发达,物流企业的腾飞,以及中小微企业的企盼应是融资性担保行业关注的重点。

  显然,作为我省龙头融资性担保机构的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早就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该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把创新小企业融资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在巩固和发展业务创新的同时,如今已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中新力合副总裁徐红贵表示,该公司从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出发,挖掘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同银行开展企业私募债、投行业务、网络贷款等新兴金融领域的合作。无独有偶,我省另一大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浙江金桥担保有限公司也将结构调整、渠道改革作为2014年业务发展的重头戏。


浙江日报 财经·投融资 00012 规范经营 做好主业 2014-02-18 3346459 2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