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户集村收治脏治乱

浦江乡村垃圾不落地

  本报浦江2月16日电

  记者 徐贤飞

  县委报道组 方镖 杨远航

  今天早上,孙子10周岁生日的鞭炮刚放完,浦江县郑家坞镇杨家村村民杨崇贤就拿起扫帚和簸箕,把地上纸屑扫得干干净净,倒进门口的垃圾桶里。

  杨崇贤说:“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你看看我们村,哪家房前屋后不是干干净净的。”正聊着,村环卫工杨虎根推着垃圾车来倒垃圾了。“别说这几天,就是大年三十、年初一那两天鞭炮放那么多,村里路上也很少看到纸屑。大家卫生观念强起来了。”杨虎根介绍,杨家村918口人,光房前屋后的垃圾桶就有300只。

  村民傅军芳拎着垃圾桶,倒进杨虎根的垃圾车后也加入聊天:“杨大叔,你天天来,也看到的,我家房前屋后多干净呀!下个季度村里评卫生示范户,你得帮我说说。”上个季度,杨家村评卫生示范户,傅军芳左邻右舍都评上了,就她家没有,脸上很不光彩。

  家里是不是卫生示范户,村里是不是整洁干净,如今在浦江已是评价一户人家、一个村庄的重要标准。大家已有共识:垃圾不落地,乡村才能更美丽。

  此前,浦江农村曾一度被垃圾围困,路边、村边、山边、田边、河边等“五边”垃圾成堆。前年浦江打响“治脏”保卫战,清垃圾、治脏乱,并按“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原则,垃圾围村的现象有所改善。

  尽管如此,部分村庄还是有垃圾堆在路边、山边、田边等“打游击”。浦江县农办张大庆分析说,垃圾堆还在“打游击”,原因就在户集不透彻,村收不给力。农民及外来工生活习惯各异,户集有难度;各个村实力不同,无力清运的村,只得堆在村边、田边。

  城乡一体化了,城乡之间樊篱都在打破,哪还能让农民继续生活在垃圾堆里!郑家坞镇率先破题。常务副镇长楼文毅说,城里为什么干净,人员素质是其一,还有就是有支正规的“环卫军”,他们时时保持路面整洁;而农村呢,保洁员都是“杂牌军”,待遇低,人员不稳定,且大多是兼职,倒完垃圾又得去务工。

  去年7月,郑家坞镇一支有着37人的环卫队伍上岗了。这支队伍实行8小时工作制,月工资达2000元。另外,这个常住人口只有1.8万人的镇,村庄路边可见垃圾桶就有6000只,还有13座垃圾房。

  “配那么多垃圾桶,就是想让村民养成垃圾丢进桶的习惯。如果几百米才设一个垃圾桶,他们可能就随手扔了,5米10米就放一个,方便扔垃圾,渐渐就成习惯了。”楼文毅说。

  眼下,“垃圾不落地”已在浦江全县农村推广。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浦江乡村垃圾不落地 2014-02-17 浙江日报2014-02-1700021 2 2014年0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