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红包所代表的,是一种年俗、一种情感交流。微信红包的成功,除了商业价值,还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升级版新年俗。

微信红包 别有年味

  冯巧婕

  春节期间,微信抢红包掀起一阵热潮,热潮过后,红包中的剩余资金和无法提现的钱,成了玩红包游戏者心头的痛。

  据了解,从除夕到初八,有超800万用户参与了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人抢了四五个红包。红包活动最高峰是除夕夜,期间1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甚至造成了理财通“堵车”。

  微信红包的背后,是腾讯想要占领移动支付用户市场的商业逻辑,它的成功,离不开成熟的营销手段和完善的产品设计,更不可忽视的是,微信红包游戏包装了旧年俗,使得用微信送红包和收红包成了今年的新年俗。

  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管是送红包还是收红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项目。红包所代表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一种年俗、一种情感交流。我们常说的“年味”,正是一个个“红包”一样的文化符号串联而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年味淡了,实际上,我们的年过得越来越粗糙了。人们千山万水赶回家,亲戚朋友互相问候之后,除了吃饭以外,多半再没有其他活动。甚至近些年,许多人喜欢利用过年的假期外出旅游,使其与别的节日之间区别正在淡化。

  贴对联、贴窗花、放鞭炮、包饺子……以往,浓浓的年味在一个个传统年俗中氤氲开来。时过境迁,写春联等传统仪式早已被忙碌而快节奏的生活“驱逐出境”,更有人认为,春节是春“劫”,除了要应付各种“神烦”问题,更要“大出血”。怪不得春节来了,有人逃难,有人去乡村寻找记忆中的“年”。

  同时,有些春节“旧俗”确实也与时代脱节,不少祈福仪式如点天灯、祭灶节等,失去了在新时代广泛流传的适应性。但问题在于,传统年俗在逐渐消失,新的年俗却没有应运而生,这才让人们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如果说传统年俗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那么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年俗也应该与时俱进,产生2.0升级版。

  微信红包的成功,除了商业价值,还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升级版新年俗。正如一首改编的《沁园春·红包》写道:“望群内群外,人人兴奋,两眼放光,魂牵梦绕。手机之外,一片萧条,线下活动,统统推掉……”看着这兴奋劲儿,不妨让微信红包再飞会儿吧。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微信红包 别有年味 2014-02-12 3360371 2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