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经济·潮生活

改良吊烤炉,坚持手工工艺操作——

衢州麻饼,老味道做出新风味

  记者 杨振华

  前几天,衢州“邵永丰”麻饼的“作战区”放在杭州了。

  1月8日起,邵永丰正式入驻世纪联华和平广场店与华商店。邵永丰麻饼手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徐成正,连日来亲身到场“镇守”,一面展示手工制作,一面耐心介绍热情推销。

  “2.5元,就买一个小饼,贵吗?不贵!现场手工制作,没有任何添加剂,芝麻核桃馅都是保健养生的,老少皆宜……”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采购年货的市民,看过徐成正手拿竹匾、翻飞面饼粘上芝麻的“上麻”过程后,惊叹之余不自觉地排起了队伍,争相购买这道来自衢州的风味名点。

  老手艺,老味道

  有一则故事,让衢州邵永丰成正食品厂的职工津津乐道。

  在衢州,麻饼又被称为衢式月饼,中秋团圆必不可少。每逢佳节来临,邵永丰现场制作的麻饼,常常要排队等候。中华老字号邵永丰引以为豪的,就是衢州老市民口里一句“老味道没有变”;而衢州人信赖邵永丰,则是这块招牌尽管曾一度没落,但老手艺没有丢。

  衢州制作麻饼的历史悠久,唐时白居易随父亲到衢州任职,曾写过一首赞诗流传至今:“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得看似辅兴无。”“邵永丰”由衢州人邵芳恭创立于清光绪年间,也已历经百年。

  在老衢州人的印象里,邵永丰的店铺,是置一个炭炉在街上,现烤现卖,最惹人眼的便是如杂技表演的“上麻”。徐成正最初重树邵永丰品牌时,也是一个门店作坊,但炭炉灰多,卫生难以保障,作坊模式难以做大规模,必须改变。

  以现代化的技术进行机械化生产,人工少、易操作、产量大,替代了许多手工食品加工工艺。徐成正不愿走这条路,因为老字号“邵永丰”的含金量,就在于麻饼手工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番努力后,邵永丰兴建了一万多平米的食品加工厂,改良灰尘大的吊烤炉,并引入ISO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更高效、卫生的制作规范和流程。不过,手工技艺并没有被替代,准备馅料、揉粉和面、分团包饼、圆饼滚形、竹匾上麻等一道道工序,依然是工人手工操作。

  “机器也替代了一道工序。”在邵永丰食品车间,负责人郑建雯指着一组机器说,麻饼烤制好后,古时自然晾干,现代产量大了改用电风扇吹,如今邵永丰花100多万元订制了一套冷却塔,以方便后续包装。

  新技术,新风味

  捧着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技艺项目两块金字招牌,邵永丰走出衢州,外出参加全国粮油交易会、上海城隍庙美食节、西湖博览会美食节以及各地旅交会、非遗展,得到了食客的热烈回应。

  在此过程中,邵永丰一直坚持的吊烤炉炭烤传统工艺,遇到了现代商业文明的另一个挑战。参加这些展会,包括进到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进行展销,使用炭的烤炉会产生明火,往往不被允许。要用炭,就不能进场,怎么办?

  在保证麻饼制作“吊烤、夹烤”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徐成正创造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电烤炉,用电替代炭,专门用于展销现场烤制麻饼。新技术烤出的麻饼,口感品质没有变化,还提升了生产效率,保证了现场安全、卫生。

  老字号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老味道”不能丢,而口味又要符合现代人的胃口和健康新理念。邵永丰成立了胡麻饼食品研究所,集聚农产品、营养食品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低糖麻饼,豆沙馅、坚果馅,还有椒盐味、抹茶味等不同品种被开发出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衢州,无麻饼、不成喜。一直以来,衢州人习惯将麻饼作为赏月、结婚、祭祀、做寿、上梁、祠堂等红白喜事的主选饼分发、赠送。如,订亲礼品中不能少了麻饼,结婚时则会订做一只大麻饼,写上大红双喜;过生日时,麻饼当作“长寿饼”来祝福分享。

  “过年时,衢州人也会买麻饼当点心,更多的还是送人。”郑建雯说,作为必备年货,“邵永丰”品牌本身就寓意美好。“邵永丰”的美好祝福,随着邵永丰连锁店的一步步拓展,被带到了全国各地,还经常走进海外展会。目前,邵永丰已在北京、上海、台儿庄、长春、台湾等地开出连锁店,而在杭州已有6家。

  但这在徐成正看来,还远远不够:“计划到2017年,在全国各省市建立2000家连锁店,培养2000位分店店长,带动8000至1万个劳动力就业,企业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


浙江日报 经济·潮生活 00010 衢州麻饼,老味道做出新风味 2014-01-28 3347679 2 2014年01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