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散心”半个月,民警苦心劝回家——
微信千里寻女孩
记者 余勤 通讯员 胡早玲
一个负气离家的女孩,牵动着家人朋友的心情;一张寻人启事的背后,凝聚着年轻民警的执着。几经努力,杭州萧山公安民警缪建松终于把女孩劝回了家。
1月22日,女孩在玩转菲律宾、韩国之后,总算回到了父母身边。当天,缪建松也特意赶到女孩家中,众人围桌而坐,平心静气地坦露了各自的心迹……
因为“爱情”,出国散心
1月4日,26岁的女孩刘某离家出走。8天后,寻人未果的家属,来到辖区派出所求助。同日,公安机关立即在全局范围内发布寻人启事紧急公告。当时,正在进行网络信息巡查的萧山公安分局民警缪建松发现了这一情况,随即对她身份进行核实。
拨打女孩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只要手机开着,就有找到女孩的希望。缪建松联系到了女孩的家属,了解基本情况。
原来,女孩出走是因为“爱情”。虽然她已经有了一个相处大半年的男朋友,可就在他们订婚酒席准备妥当后,女孩突然反悔了。着急上火的父母,自然不会轻易答应女儿。他们认为,这个任性的决定,是对两个家庭的不负责任。既然已经答应订婚,就要按照程序走下去。
然而,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85后”,女孩的拒绝态度也很坚决。她告诉父母,自己与现在的男友,一直属于“凑合”的状态,两人的感情很平淡。在订婚前夕,她“在转角遇到了爱”——一个“白马王子”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紧紧抓住了她的心。
一直憧憬浪漫情怀的女孩,在这个男子的“甜蜜攻势”下,迅速坠入了爱河。她感叹自己的幸运,因为终于等到了这个“对的人”。为此,她拿出了前所未有的执着,争取“捍卫”自己的爱情。
家庭大战,就此爆发。经过一番打听,父母了解到,女儿现在喜欢的男子,却有着不少“缺点”,所以很反感他们谈恋爱。而女孩已经完全听不进这些话,坚持己见。父母软硬兼施,女孩决不妥协。终于,不想忍受父母约束的女孩,选择了离家出走。
借助微信,劝其回家
每个孩子,都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命运。缪建松决定,要尽最大努力尝试着找到这个女孩。在公安系统工作5年,他渐渐养成了“细节入手、顺藤摸瓜”的办案思路,想到自己和女孩年纪相差不大,缪建松决定尝试时下流行的社交软件——微信。
经过查询,他找到了女孩刘某的微信号,并主动表明身份加其为好友。大约1小时后,对方同意了这个好友申请。
面对缪警官的提问,女孩的态度有些冷淡。她声称,这件事属于家务事,不需要民警介入。一盆冷水当头泼下,“老娘舅”毫不放弃。通过几次交流,女孩说出了自己身在菲律宾,不在国内。
她说的是实话么?离家出走为何直接出国?到底和谁共同前往?一连串的问号摆在缪建松面前。随后,他从出境记录查询到,该女孩于一周前有进入菲律宾的记录。
关键是,女孩现在和谁在一起?先前,女孩的父母告诉民警,在离家的这几天里,女孩一直不接电话,只是偶尔回复一下短信。可是家人却根据回复内容判断,怀疑并非女孩本人回复。女孩是否有危险?成了大家担心的核心问题。
迷途终返,母女团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日沟通之后,女孩放下戒心,向民警打开了话匣子。她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却不能认同他们的方式。在外的日子虽然看起来洒脱,却难免会勾起想家的思绪。
感受到女孩态度的转变,缪建松“乘胜追击”,答应出面做“和事佬”,获得了女孩的信任。另一方面,细心的他又将聊天过程中的“语音”及女孩朋友圈中的图片提供给女孩家长,宽慰他们焦虑的情绪。
就这样,在缪建松的推动下,1月22日,女孩最终回到了家里,与父母坐到了一起互诉衷肠。割不断的亲情,也始终牵引着双方,让他们体会到了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
“千里寻人”的日子里,女孩的家人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任性的孩子因为缺乏责任感,让原本平和的家庭生活起了巨大波澜;而父母强硬的处事态度,也成为了矛盾激化的“催化剂”。如果,家庭成员能够及时沟通,试着用宽容的心理解对方,这样的“失踪”戏码,也许就不会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