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 美我河山 美丽建德 再续新篇
文/ 严卫华 陈迁 朱凤娟
五水共治 美我河山
美丽
再续新篇
文/ 严卫华 陈迁 朱凤娟
美丽江城,幸福建德,吹响了全民治水、倒逼转型升级的“集结号”。
1月25日,建德召开“五水共治”动员大会,亮出了布局明晰、统筹推进的治水时间表、作战图、明细表:3年投资50亿元,全面开展水环境治理、全力推进防排涝、城乡供水重点工程建设,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大力推行节约用水。
建德“治水”是一曲交响乐。建德发动全民参与治水,变要我治水为我要治水,变被动治水为主动治水,变政府治水为社会治水,变纸上治水为战场治水。
建德“治水”是一场科学攻坚战。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强调,要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贯彻省委和杭州市委精神,咬紧牙关,奋力拼搏,把“五水共治”作为当前全市工作的主抓手,坚持长短结合抓规划、统分结合抓项目、点面结合抓重点、疏堵结合抓源头,治出转型发展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建德发展的好局面,为美丽建德再续新篇。
重圆“清水梦”,关乎产业转型、百姓期待
建德治水,势在必行。
地理位置的敏感性要求建德必须抓治水。建德地处钱塘江上游,而杭州80%的饮用水源取自钱塘江,建德所面临的生态监管和考核都是最严厉的。保护好新安江,就是保护好全省、全杭州的水源。
产业结构的特殊性要求建德必须抓治水。五水问题表面上看是环境、生态问题,实质是发展方式的问题。建德小化工等低层次产业造成的工业污染,极少数企业的违规、不达标排放,给水环境带来较大影响,畜禽养殖污染也比较严重。同时,近年来建德加快涉水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其中,一江好水是必要保障。治好了水,也就抓住了根本,也就促进了转型、增强了后劲。
“美丽江城”的独特性要求建德必须抓治水。建德最大的特色资源,就是独一无二的“17度新安江”;建德最大的美,也就是美在水,美在城与水的和谐共融,无论是城市品牌打造,还是大旅游产业发展,都必须治好水。
百姓期待的紧迫性要求建德必须抓治水。建德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质量总体还不容乐观,水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老百姓不会满意。以发展为导向、以民生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要求必须全力打赢“五水共治”攻坚战。
“铁腕治污” 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
建德市委书记戴建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治污必须堵疏结合抓源头,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源头就是工业的转型升级和规模化。动员大会召开前,上任伊始的戴建平,马不停蹄地对建德的化工、水泥、建材等行业进行细致调研,并多次强调,相关行业必须通过保大压小、集聚入园、机器换人、清洁生产、产业提升实现转型升级,谋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彰显建德彻底“治污水”的坚定决心:
——全面整治提升涉水排污企业。严格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原则,坚持以治促调、有保有压、腾笼换鸟,进一步深化行业整治提升,实现行业结构合理化、区域集聚化、企业生产清洁化、环保管理规范化、执法监管常态化。按照排污刷卡要求,对行业进行总量控制。
——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制定能耗、排污大户工业企业考核办法,以能耗、排污、亩均产值、亩均税收为主要评价指标的量化为考核内容,对高耗能、高排污企业实施强制整治和淘汰,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实现三次产业发展新突破,始终坚持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特一产,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明晰产业发展导向,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深做透水资源和碳酸钙产业文章,着力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点面结合抓重点 “城乡治污一盘棋”
点面结合抓重点。“点”主要是指城镇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面”就是面广量大的农村面源污染,2014年,建德将加快城乡治污一盘棋:
——力促截污纳管工作提速。进一步加大城市、乡镇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工作力度,全市新增污水管网115公里,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基本覆盖。
——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加快乾潭镇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建设,其中城东污水处理厂2014年底前完成扩建和提标改造,同时完善现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提标改造。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截污纳管力度;以精品村、中心村为重点,打造样板工程、亮点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机制,巩固和深化“户投、村收、镇运、市处理”垃圾处理四级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试点并逐步推广等。
——控量防治并举解决畜禽养殖污染。调整优化养殖业结构,发展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高的名特新优品种,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养殖总量,暂停审批新上规模生猪、家禽等养殖场,有序引导生态养殖良性循环发展。新上的其他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同步配套建设排泄物达标处理设施和循环利用方案。建立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推动水产养殖生态化改造。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物的监察执法力度,确保达标排放。
保护“一江好水” 创造民生福祉
“五水共治”的全面实施,将成为擦亮“美丽江城、幸福建德”这张金名片的最好抓手。
——全面实施河道保洁长效管理。紧密结合秀美山村、“三江两岸”、“四边三化”、“双清行动”,全面实施“河长制”,强化责任,重点抓好新安江、兰江、富春江3条省级河道和县级、乡镇级河道的保洁工作,配备必要的保洁设施和保洁员,全面建立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全市河道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三无”目标,全面改善河道水环境。
——夯实防洪减灾安澜工程。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加快推进建德市域防洪体系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小流域堤防加固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山塘水库加固保安工程和农村电站升级改造工程。完善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加强基层防汛体系规范化建设,完善重点流域洪水风险图编制,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
——推进饮水惠民甘泉工程。全力推进新安江供水管网延伸工程、农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和饮用水源保护工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预警工程。通过完善基础设置,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完善农村饮水工程长效管理,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应急保障和处置能力,让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放心水。
全民动员 形成破竹之势
“五水共治”是一场大会战,建德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明确了五大行动的牵头单位,明确了行动方案的年度要求、具体项目、捐款筹款的责任领导、责任主体。
建德市委主要领导表示,治水是件难事,但是我省已有的治理实践表明,只要狠下决心、真抓实干,不论多难,都能治好。建德对一些重点项目要一抓到底,做到每周一督查、每月一通报、每季一总结,对治水的进度和成效,在有关媒体公布,比进度、晒成绩,接受全市人民的监督。
全民参与抓治水。建德建立健全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水环境治理投入机制。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市里将投入50亿元治水,同时,专门成立了“五水共治”社会公益基金,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头认捐1万元,获得了社会各界踊跃支持,目前已募集认捐资金3000多万元。
建德市“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
★治污水,全面提升市域水环境质量
①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
②全面实施“河长制”,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95%以上;出境断面水质明显好于入境断面水质。新增污水管网115公里,城镇截污纳管基本实现全覆盖。
③全面完成化工、电镀、造纸、印染、碳酸钙、酸洗、磷化等行业整治提升工作。
★防洪水,50年一遇防洪标准
①主城区防洪达50年一遇标准,中心镇、中心村防洪分别达20年、10年一遇标准以上。
②建设精品河道7条68公里,完成中心镇、中心村重点河段堤防建设60公里。
③完成9座水库、45座万方以上山塘除险加固。
★排涝水,20年一遇防涝标准
①城区达10年一遇防涝标准,重点区域达20年一遇防涝标准,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
②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主要道路不积水,积水路段退水快。
③以新安江主城区为重点,实施强排工程,全面改造积水路段。
★保供水,严格把控五大关口
①新安江供水管网延伸工程38.75公里,受益20个村2.17万人以上。
②农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受益12个乡镇(街道)5.3万人以上。
③农村饮水严把“五关口”:原水进厂关、制水工艺关、出厂水合格关、管网水达标关、长效管理关。
★抓节水,科学提升资源配置
①总量控制:到201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908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91.1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62.8立方米以内。
②农田水利:洪能挡、涝能排、旱能灌、渍能除,完成灌渠80公里,高效节水灌溉9000亩,小型排灌机埠改造200千瓦,小池塘20个,万方以下山塘整治50个。
③农业节水:建设2.26万亩粮食功能区,推广水稻栽培节水技术25.8万亩,推广微喷滴灌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