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4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3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是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力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着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预期性指标除消费等个别指标外均如期完成。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呈现出“稳开稳走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工业生产平稳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增长18.1%。外贸出口增速回升,增长10.8%。消费稳中缓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物价涨幅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3%。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3%;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9.8%,存款余额增长10.6%。企业效益逐步好转,1-11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1%,同比提高22.9个百分点。
(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深入实施八大流域和八大河网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开展浦江小水晶行业整治和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河长制”和网格化管理等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四换三名”工程强力推进,淘汰高耗能、重污染企业1029家;完成工业技改投资达4661亿元,增长25.8%;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6万亩;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亿元。大力培育“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积极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三改一拆”扎实推进,全年累计“三改”面积1.9亿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5亿平方米。服务业发展稳中提质,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
(三)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从706项减少到42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从560项减少到96项。经济社会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在义乌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先行先试,编制实施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国家及有关部委在浙江实施的30多项改革试点。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国家和省级教育改革试点。实施“八倍增”、“两提高”计划,推进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和10.3%,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四)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全面实施“411”重大项目行动计划,全年完成投资7173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18.7%。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85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0.5%,开工建设项目270个左右,开工率90%。杭宁杭甬客专、铁路杭州东站枢纽、嘉绍大桥、宁波大众30万辆汽车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建成投运。全年共增加电力装机规模268万千瓦。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海洋经济有效投资完成2100亿元以上,根据国务院批复建立新区建设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中心镇和小城市,27个小城市试点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杭州、宁波、温州以及金华—义乌等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做好异地搬迁等实事工程,全年完成异地搬迁6.3万人。积极开展援疆、援藏、援青工作,共安排援助项目162个,援助资金12亿元,启动帮扶贵州工作。
(六)环境整治强势推进。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超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完成年度削减目标。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年度10项实事,关停、搬迁大气重污染企业近600家。扎实推进城市治堵、“四边三化”行动等工作。完成184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11个。持续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出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杭州、宁波和温州的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工作。
(七)民生保障继续加强。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7851元和16106元,同比增长9.6%和10.7%。就业和社会保障积极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新增城镇就业104.3万人。社会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社会民生事业发展较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9.4万套。“平安浙江”建设深入推进,全力应对历史罕见高温干旱、“菲特”强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安全生产大排查、矛盾纠纷大调解等工作,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5%、2.2%和8.4%。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尚未有效缓解,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与年初预期目标相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尚存一定差距。同时,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加剧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等。
二、2014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
(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8%左右的增长目标,适应今年国内外复杂发展环境的需要,与去年预期目标基本延续,有利于稳定社会对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同时,8%左右的增速处于平稳增长的合理区间,既有利于解决就业、稳定等民生问题,又能统筹调结构、促改革和缓解企业困难等方面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促进转型升级,也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以及本届省政府预期目标相衔接。
根据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考虑三大需求的预期目标分别为: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
——外贸出口增长7.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投资提质增效,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坚持不懈扩大有效投资。实施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年度计划;大力激活民间投资,推动民间资本更多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等领域。二是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健康保健等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推广网络消费、信用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构建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三是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打造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新优势,加快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加快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推动技术贸易发展。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着力帮扶服务企业。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强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加强对资金链、担保链变化趋势的跟踪,积极化解担保互保风险。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3%左右、8%左右和8.5%左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34%;三产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按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执行;新型城市化建设有序推进,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系列“组合拳”,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加快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等高污染行业的整治提升。积极实施“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全面实施河长制,推进全领域治水。二是扎实推进“四换三名”工程。建立“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项目储备和滚动更新机制。全面推进“腾笼换鸟”,做好我省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化解工作。加快“电商换市”,推进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建设。推进亩产倍增行动计划,加快“空间换地”。组织实施“三名工程”培育试点计划。三是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制定新型城市化实施方案,加快完善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杭州、宁波、温州及金华-义乌等都市区和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编制实施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把“两区”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平台,提升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五是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八倍增、两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加速科技成果集聚转化。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重点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创新集聚平台建设。六是加快推进海洋经济提速发展。加快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年度海洋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计划。着力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舟山自由贸易园区申报设立工作。七是强力推进环境整治。加大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力度,推行煤炭总量控制和用能预算化管理制度。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和我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三改一拆”,全面开展“无违章县”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四边三化”、“清洁河道清洁乡村”行动。
(三)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把稳定市场物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做好保障供应、价格调控等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和改进价格监测调控工作。密切关注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强化价格监测应急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稳定居民菜篮子价格。二是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施网上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建立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推行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三是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价费负担。清理与行政审批有关的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收费标准。完善教育、养老等民生价格政策。四是着力推进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工作。深入开展商业银行收费等专项检查,强化市场价格行为监管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9‰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财政民生支出保障进一步加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尽心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一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及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完善扶贫开发和重点欠发达县扶持政策,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和千万农民素质提升等工程。二是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实现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全面推进阳光医保工程,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三是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收入和支出结构,“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削减30%。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制定13大类96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年度阶段性目标。四是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推进中职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实施重点高校建校计划。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五是着力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积极推广枫桥经验;加强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健全灾情评估、综合救援等工作机制;扎实抓好城市治堵、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等工作。
三、扎实推进重大改革举措细化落实
一是加快推进促进转型升级的体制改革。健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深化杭州、宁波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金华省级服务业改革试点,推出一批省级专项性服务业创新改革试点。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启动新一轮三年实施计划,着力构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新体制。建立以亩产综合效益配置资源要素的导向机制,综合运用税收调节、节能减排、银行信贷等杠杆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大力推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体制改革。制订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探索工业企业投资项目零审批制度改革,切实保障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落实社会办学、办医等一批民间投资创新政策。加快省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是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探索低效用地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快非居民用水、用电、用气差别化价格改革,建立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无歧视、无障碍并网新机制。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科研资金配置方式,建立竞争性科技创新项目资金补助制度。开展高校教师职称和企业高技能人才自主评定改革试点,完善优秀专业人才选拔培养机制。
四是着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改革、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等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各类金融机构的改革,力争纳入国家第一批民营银行改革试点,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五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开展农村承包地长久不变的改革,推进土地股份合作,促进承包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使农民共享土地收益。深入推进中心镇培育和小城市试点,实施小城市试点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扩权改革。推进本地农民市民化、外来人口积分制改革。
六是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管办分离和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基本医保对医院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化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体制改革,实施公办中小学教师交流制度,配套建立名优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等制度。
七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政府权力清单,推行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改革。继续开展省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取消和下放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公告、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准入等长效制度。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扩权改革,赋予舟山群岛新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进设区市向所辖县(市、区)放权、实行扁平化审批的改革。
八是大力实施各类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四大国家战略举措”落实和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部委在我省开展的各类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平湖产业结构调整、德清统筹城乡、富阳权力清单、诸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开化等县生态功能区建设等一批改革试点。
四、加快推进“411”重大项目建设
要紧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大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2014年实施计划,强化省重点项目建设,更加突出投资提质增效、更加突出转型升级投入、更加突出重大项目建设、更加突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我省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提供强劲动力。
主要投资领域和目标安排如下:
(一)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类投资。力争完成全社会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000亿元(其中“机器换人”投资700亿元)、创新投资1500亿元。力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项目投资2200亿元,省级产业集聚区项目投资3000亿元。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投资。加快现代生态农业投资,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0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20个。
(二)加大基础设施完善类投资。加大综合交通网、能源保障网、水利设施网和高速信息网投入,加快提升省级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全年完成全社会交通投资1000亿元、能源投资700亿元、水利投资400亿元、信息网络投资150亿元。力争完成“防洪水”投资220亿元、“排涝水”投资30亿元、轨道交通投资135亿元。建设高速铁路6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100公里、高速公路700公里,新改建国省道1100公里、内河航道200公里;完成滩涂圈围面积10万亩;建设成品油长输管线300公里,天然气输气干线400公里,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600公里,新增发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建设4G网络基站5万个。
(三)加大统筹城乡建设类投资。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健康发展投入,重点加大城市交通、城乡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投资,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力争完成城市功能提升设施投资1800亿元、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公共设施建设投资700亿元、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投资270亿元。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投入,力争完成“治污水”投资300亿元、“保供水”投资25亿元、“抓节水”投资80亿元。全年改善17万农村居民饮水条件,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000公里,整治农村河道1000公里,完成欠发达地区和偏远海岛等群众异地搬迁6万人以上。
(四)加大公共服务提升类投资。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建设投入,全年完成全社会文教卫体设施投资9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全省救助困难群众住房投资300亿元、环保生态建设投资400亿元、社会福利设施投资200亿元、防灾减灾设施投资200亿元。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5万套、竣工11.5万套,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2万户,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1.8万张,新建(改扩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用房20万平方米,完成主要江河堤防加固100公里、中小河流治理280公里、水库除险加固100座、海塘配套加固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