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让人水和谐共处

  秦诗立

  2013年到泰顺调研,在仕阳镇见到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仕水碇步,感受到传统治水工程的智慧性:碇步可作为桥梁,供行人和牛羊等通过;滩基可拦蓄部分溪水,供居民生产生活,也可增添城镇美观;长滩既可缓冲洪水冲刷,也可供鱼类逆流而上,保证了河流水生态系统完整性。除仕阳外,泰顺其他乡镇、浙江大部分山区县市的溪流上也多有碇步,成为治水工程的一道美丽风景。

  实际上,作为江南水乡,除修建碇步外,浙江在人与水和谐相处上历史悠久,积累了不少传统智慧。例如,保持水网畅通性,基本不存在断头河,这既有利于流水不腐,也有利于水生动物的自由流动;保持水岸自然性,水岸的自然弯曲与宽窄分布,既增强了河道的防洪与排涝能力,也有利于动植物生态系统的生存,有利于河道自身防洪、净化能力的增强;注重生态循环完整性,每年冬季清理污泥,既可作为有机肥增加农田肥力,也可改善水的流动性及河道污染净化能力;生态化处理生活污水,包括动物排泄物作为有机肥用于农田耕种、通过湿地系统使部分生活污水物分解转化。

  当然,历史上浙江人民也通过钱塘海堤建设、杭州湾滩涂围垦、水闸设置等来“改造”自然,但总体上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也就实现了人与水的和谐相处。

  目前,浙江正兴起“五水共治” 热潮。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五水共治”作为重心之一。省里成立了由副省长牵头的“治水办”。但从近年来实践看,一些地方治水大多依靠污水厂、水坝水电站、防洪堤等硬件工程建设,而相对忽略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尊重与保护,而可能使治水事倍功半,难以达到人与水和谐相处的预期目标。

  为此,浙江“五水共治”在加强必要的硬件工程建设同时,还需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的建设与恢复、高度重视传统治水智慧的传承与利用。具体思路与举措上,提出如下建议:

  “治污水”上,除需加大污水处理厂的截污纳管能力建设和处理等级提升,并配套好污泥无公害填埋场或焚烧发电站建设,避免二次污染外,还需推广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湿地系统或沼气发电点建设、对平原和运河水网实行淤泥定期挖取制度、加大水生动植物系统的科学研究与人工修复等,来增强河道的自然净化能力。

  “防洪水”上,需加强对全省水坝水电站的全面调研,加快制定分类整治计划,除少数电站可保护外,相当部分需调整功能为防洪供水,大部分需废除以保障流域生态用水需要;要转变水利工程就是“修堤筑坝”的思维,加强自然河岸保护,严格限制河道截弯取直、河道沟渠化,对必须建设防洪堤的也需优先采用保留河道自然岸线,离岸20至100米再建坝的方案,以保证河道有充裕的纳洪长度与宽度,还可保护好河道水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为增添城市美观而建的橡皮坝、水泥坝,有条件用长滩型碇步取代的尽量改造为碇步,既可作为城市景观及步行通道,更可保障鱼类等可通过长滩逆流而上进行正常的产卵、索食等活动。

  “排涝水”上,除需加强必要的排水河道、抽水泵房建设外,也要加强泄洪湿地的保留保护,平时则可作为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的“肾脏”。

  “保供水”上,除需加强现水源地保护和第二水源地建设外,还需流域生态涵养能力建设(完整森林系统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广使用有机肥无残留农药),使水源地更加优质、丰富。

  “抓节水”上,除需加强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的技术改造与推广、中水回用的工程建设与利用外,还需全面推行阶梯性水价政策,用市场力量调整经济行为;加强节水宣传,明白节水的重要性、是项传统美德。

  总之,“五水共治”作为一项重要、及时的战略决策,除需加大必要的工程建设与资金投入外,还需清楚水是有生命的,治水的根本路径在于尊重好自然规律、保护好水生态,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

  (作者为区域经济研究学者)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让人水和谐共处 2014-01-24 3344219 2 2014年01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