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美丽乡村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沈吟
【代表委员名片】
何卫宁 省人大代表、遂昌县县长
楼国华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主任
吴良欢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徐敏利 省政协委员、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经济合作社社长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为留在农村的农民创造更好更优的生产生活条件。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已经成为浙江人的共识。那么,如何处理好青山和金山这“两座山”的关系?建设美丽乡村该如何再发力?对此,代表、委员畅所欲言。
绿色崛起百姓乐
“美丽乡村建设,浙江走在全国前列。”吴良欢委员说,“这几年,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把山水、文化、特产展示给大家的同时,也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对此,何卫宁代表深有同感:“生态可以兴业,生态可以富民。未来的县域经济竞争,必将是生态的竞争。拥有稀缺的生态资源,就能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
遂昌这几年以美丽山水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养生旅游,把生态和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和经济优势,逐渐走出了一条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之路,使老百姓享受到生态的福利。何卫宁代表介绍,去年,遂昌接待游客900多万人次,农家乐接待游客196.4万人次、经营收入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5.5%。
徐敏利委员也同感。2006年5月,她放弃经营化工厂,改造荻港村荒废湿地,建起“荻港渔庄”,带头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去年,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迎来了40多万人次游客。“既改善了生态,也解决了村里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楼国华委员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一致的,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好了,也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心坚守有作为
2013年,4000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年每亩19元提高到25元。
“这是国内最高的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楼国华委员指着政府工作报告说,“按规定,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两年调整一次,一次增加两元。去年一下子增加了6元,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对山区农民的关心。”
“封山育林,农民养护投入大,但生态公益林禁止砍伐。”吴良欢委员认为,“我省加大补偿力度,有助于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保护好、经营好美丽的生态环境,把它变成‘银行’,变成美丽的经济。” 何卫宁代表认为,省里的重视也在提醒基层,应该立足于各自优势,坚持走出一条可持续、跨越式的生态发展之路,把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县域发展的竞争力。
美好蓝图共描绘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既要有好的政策,又要资源整合。”吴良欢委员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高校科研院所则要提供相适应的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很多地方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人员,对农村情况不太熟悉,做出来的规划往往不太实用。建设美丽乡村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寻找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
“每个乡村都应该各有特色。”徐敏利委员介绍,她所在的荻港村,就是结合当地的渔文化,优化村庄布局,彰显了江南地域特色。
楼国华委员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应该跟当前的“五水共治”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治好了水,护好了山,才能把村子建设得更美,更令人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