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五水共治”——
新债不欠 老债要还
本报记者 黄宏
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创新,促进生态环境全面好转。全力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委员名片】
曹龙水 省人大代表、浦江县黄宅镇曹街村党支部书记
周阿龙 省人大代表、桐乡市濮院镇红旗漾村粮食种植大户
王慧中 省人大代表、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吴良欢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陈建荣 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章留明 省政协委员、嘉兴市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经理
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五水共治”就像一个人的5根手指,捏起来形成拳头,才会坚强有力。而其中,治污水和抓节水尤其让代表、委员关心。
共识:治污水最紧迫
陈建荣委员一语道出大家心声:“五水共治”,目前最紧迫的是治污水,群众在这方面的呼声很大。
“做农业的,往往会谈节水,但我最想谈的,是怎么治理污水。”周阿龙代表很感慨,他现在种的大米,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到了市场上,却很少有消费者相信,“人家说,水源污染这么严重,大米能好到哪里去?”
城市污水治理的现状,也让不少代表、委员忧心。章留明委员参加嘉兴市污水治理调研时发现:嘉兴目前每天的污水处理缺口为26万吨。到2020年,日污水处理缺口将达112万吨。污水无处可排、无路可走的现象将愈发严重。
共思:从源头抓节水
相对治污水而言,抓节水的受重视程度显然还不够。
“应该通过制订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节水。”王慧中代表认为,企业和群众的环保意识需要提高,应该让大家都认识到水和生命的紧密联系,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点滴抓起,采取节水、提高水利用率等措施,形成良好习惯。
吴良欢委员说,应加强农业用水的节约力度。农业用水浪费严重,而且往往治理难度大,污染物容易积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如目前我省农田化学氮肥的利用率低,大部分氮素以各种形式进入到水体中,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应尽早推广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减少农业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共赢:节治两手要硬
不少代表、委员提出:治污水和抓节水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应该统筹协调,做到两手都硬。
浦江县曹街村是远近有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在田里,有些水是肥水,值钱;可到了河里,就是农业污水。”曹龙水代表说,村里葡萄种植户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滴灌技术,不但节水,还避免了漫灌造成的水肥流失,可谓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对污水,不要定义太死板,尤其是生活污水,要运用科技手段,变废为宝。”吴良欢委员举了个例子,湖州曾经有家企业排放含磷废水,不仅污染水源,还导致下游养殖场鱼类大量死亡。“但这种含磷废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可以成为很好的肥料,用于无土栽培。”
“治污水、抓节水的关键是:新债不欠,老债要还。”陈建荣委员认为,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不能产生新的污染源,同时在治理污水的过程中,要考虑实际,分门别类,能利用的,就要好好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