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重建水城,绍兴翻开治水新篇章

  重建水城,

  绍兴翻开治水新篇章

  绍兴是水乡,“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变渠。”

  6759条河流,总长10887公里,从空中俯视,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整座古城仿佛漂浮在水上一般。

  一脉好水,成就绍兴“鱼米之乡”。

  一脉好水,让越地有滋有味,美丽无限。

  绍兴,依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历代绍兴执政者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将水利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明代乡贤季本有言:“善治越者,当以浚河为急。”

  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历史。从大禹治水开始,到东汉的马臻开筑鉴湖,从晋时的贺循凿运河,到明朝的汤绍恩建三江闸……

  历史的车轮驶到今天,绍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重大决策。

  重建水城是绍兴前所未有的顶层设计,它将全面改善水系、水面、水质、水岸整体环境质量,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城融合,把绍兴打造成为“水清岸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宜居宜业宜游现代水城。

  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绍兴水城,在行进的道路上,又有了华丽绽放的新起点。

  绍兴30多年的工业化,特别是以纺织印染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不少河流污染,水城特色消退。

  但水清、流畅、景美的家园梦,绍兴人未曾忘却。他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一直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终使许多河水重泛清波。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笔者乘坐鲁迅笔下的乌篷船,缓缓行驶在绍兴环城河,但见水静质清,虽是寒冬,但两岸民居上仍有不少绿色植物。三三两两的沿河居民在河边或聚谈或坐在小板凳上干活,显得惬意恬静,诗意无限。

  一位老伯告诉笔者:“环城河曾经发臭,但经过近些年的治理,河里的水又清了。环城河的绿化也非常漂亮,10多公里的环城河沿岸道路全部贯通,整条环城河成了一个景区。”说毕,他开心而笑。

  据了解,现在绍兴环城河鱼虾重返,廊桥、大滩等四五处河埠头,每天有近千名市冬泳队队员在畅游。

  环城河的变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清水工程”。这项工程始于2007年,一轮接着一轮,目前已是第三轮,通过引水活水、截污治污、清淤疏浚、综合整治,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

  据了解,绍兴中心区域地势平缓,河流流速平缓,靠自身循环清洁河水,“新陈代谢”能力不足。为此,绍兴大胆设想,多次论证,将曹娥江水引入古城区。该工程全长26公里,其中输水隧洞14.66公里,引水流量设计每秒达10立方米。

  经过几年奋战,一年前,曹娥江引水工程正式通水,每天有86万方水引入市区,半个月就可为市区河网换水一遍。一泓清水入城来,重现了“碧水穿柳巷,古城展新颜”的美景。

  除了曹娥江引水工程,绍兴还有省重点项目浙东引水工程。不少江河湖水通过引水, 水体流动性增强,“死水”变成了“活水”,水质从劣五类提高至四类或三类。

  绍兴市水利局局长金辉说:“‘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全市范围内消灭五类水,大部分功能区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引水活水的实效,使我们对达到目标充满信心。”

  绍兴的“清水工程”还清除了1993.6万立方米河道淤泥,共治理了828.2公里河道并建设沿岸景观绿化带。

  绍兴还开展了多项整治活动:曹娥江采砂治理、浙东古运河环境治理、河道水域拆违控违、市区餐饮污水治理、“清水工程”示范创建、河道泥浆污染治理、沿河环境整治……

  河长制管理,是绍兴治水的新抓手。市区49条主要河道,去年分别由所在地社区、街道(乡、镇)、越城区和各个开发区三级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实行分级负责。“河长”要对河道不洁、护岸坍塌、涉河违章和污水直排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据悉,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还带头当起了“河长”。

  治水是个系统工程,水里的问题,“根子”往往在岸上。因此,绍兴在治水中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印染、造纸、制革、化工是绍兴四大重污染高耗能行业,为此,他们扎实推进专项整治,重点实施柯桥区(原绍兴县)印染企业聚集提升工程。

  目前,柯桥区近百家企业签约搬迁至排污管网设施较好的滨海工业区,其中52家企业的40个集聚项目已动工兴建。

  越城区19家印染企业,实行一厂一策调整,或关闭淘汰,或整合重组,或技术改造,或改转他业。

  新昌县对医化支柱产业开刀,重污染项目“关、转、迁、并”,3年间城区化工企业关停或搬出30多家。去年,该县从原先的“811”行动重点整治县,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

  据了解,绍兴“十二五”以来,已淘汰落后印染产能40.64亿米,落后化纤产能73.85万吨,落后织造产能19.3亿米。

  与此同时,绍兴迎来了新产业新格局。经过几年调整,绍兴市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现代纺织产业为主体,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特色产业为支撑,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兴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随着水环境整治成效的显现,跨越二三产业的生命健康产业也正在悄悄崛起。

  除了在全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企业也是今非昔比。他们为了达到排放等环保要求,纷纷投资进行设备改造。在滨海工业区,许多印染企业订购国际品牌的气流染色机、天然气定型机等设备。

  绍兴还兴建了多个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要求企业入网排污。排污需有指标,刷卡限量排放。排污指标要视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排序调整。如果偷排乱排,就会受到严厉处罚。2013年,全市立案查处违法企业600多家,责令停产302家,办理环境刑事案件8起拘留32人。

  多管齐下,绍兴众多河流湖泊重泛清波。最近两年,在全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绍兴连续获得优秀。

  “有一条小河悠悠,静静流淌在我家门口,桥上挂出垂柳,河上漂来轻舟,安详和谐温柔……”这是绍兴市区西小路社区写在墙上的一首社区之歌,道出了绍兴治水带来的可喜变化。

  最近,绍兴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治水力度,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提出了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战略目标。

  “放眼全省乃至全国,绍兴是最有底气、最有资格、最有条件建设水城的城市之一。”一位水利专家如是说。

  绍兴目前水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左右,是全国同类城市中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特别是中心城市规划水域面积占14.7%,位列全省第一,水域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水是绍兴最大的特色、最好的名片。重建水城,准确地把握了绍兴城市定位,抓住了绍兴城市的根本。以往的清水工程着力于提升水质,而重建水城,涵盖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上升到了整个城市定位的高度,明确了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城市的发展方向。

  绍兴重建水城,重抓“两江、十湖、一城”的开发建设。到2020年,曹娥江、浦阳江两大流域生态带功能有效体现, [狗] [搽] [秧] [狗]湖、迪荡湖、鉴湖、瓜渚湖、东白湖、白塔湖、皂李湖、白马湖、剡湖、沃洲湖十大湖泊的生态、景观功能全面发挥;中心城区水域面积率确保在14%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水城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形成水绕城走、城依水建的“中心城市核心水城”格局。

  绍兴重建水城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理念,推进源头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其基本原则是科学施策,规划先行;突出源头,重在治污;项目推动,综合治理;市县联动,合力共建。

  绍兴重建水城,将着力优化绍兴水城格局:

  ——坚持整体推进。按照“文化名城、江南水乡、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全面建设曹娥江、浦阳江两大流域生态带,加强重要河湖的保护开发,实现源头碧水长流、河湖生态自然,充分展示“源丰塘固、河连路通、流畅水净、尘归气清、景美人亲”的江南水乡风貌。强化中心镇、中心村河湖及周边区域化治理,展现沿岸村景交融、水体清澈赏目的“清水绕乡村”美景。

  ——重塑水城形态。科学编制“绍兴水城”规划,合理划定滨河空间蓝线和绿线,控制水域周边建筑高度,按照以水为脉络、绍北一体、做精绿心的要求,加快绍兴大城市建设。推进滨海新城江滨区的滨海水城建设,加强曹娥江“一江两岸”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做足做美生态型、湿地型滨水景观。加快核心水城建设,镜湖新区形成以荷叶地景观为特色的现代水城形象,越城片区形成以古城路网与河网叠合的传统水城形象。

  ——强化项目建设。将水环境整治与旅游发展、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打响“绍兴水城”金名片。重点加快镜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鉴湖生态湿地保护区、东部生态湿地保护区建设,着力推进中心城市重点河湖整治开发、古城内河水质改善等一批项目建设,积极打造市民户外休闲的亲水河道、亲水河岸、休闲广场和滨河走廊,实现人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与此同时,他们将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加强对重点行业污染、农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治理,推进污染治理;通过提升排涝防洪能力、实施河道环境整治、深化畅流活水工程来加强河湖综合整治。

  绍兴重建水城,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就是要着力发展水城旅游。据介绍,发展水城旅游将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水城旅游布局。立足得天独厚的河网水系资源优势,整合水陆资源,加快黄酒文化园、镜湖旅游综合体、中国兰亭景区二期等旅游重点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一核两圈四区”(“一核”即8.3平方公里古城;“两圈”即环城河休闲旅游圈、外环河旅游辐射圈;“四区”即古鉴湖文化旅游区、中心城区“六湖”生态景观区、古运河遗产保护区、曹娥江休闲运动区)的水城空间布局,全力打响“老绍兴、最(醉)江南”旅游品牌。

  二是规划开发水上游线。充分利用古城内河部分河道、鉴湖人文自然景观、镜湖新城生态河道、曹娥江下游宽阔水域等优质旅游资源,提升江南古城水乡风情游、镜湖湿地生态养生游等精品水上游线,开发鉴湖文化休闲游、滨海水上运动体验游、“唐诗之路”和“运河遗产”古风水韵游等休闲水上游线。

  三是打造滨河旅游商圈。将绍兴特有的历史名人文化、戏曲文化、黄酒文化、美食文化、石桥文化等融入水城旅游中,深化开拓水上餐饮、滨河娱乐、特色住宿等休闲旅游项目,开设绍兴风情商铺、特色水街,有效延长产业链。在现代水城核心区域、大型水域周边,规划开发各类经济型产业,沿河布局各类商业商务建筑,形成各种依托水环境的经济圈、文化圈。

  绍兴市委书记钱建民说,绍兴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水乡之一。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提升绍兴大城市发展水平的战略需要,是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现实选择。我们要以对历史负责、对绍兴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抓好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的各项工作。

  蓝图已绘,号角已响,稽山之下,鉴湖之滨,素有大禹治水之风的绍兴人民,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正迈着坚定的步伐,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天蓝、水清、景丽的美好明天。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重建水城,绍兴翻开治水新篇章 2014-01-18 浙江日报2014-01-1800006;浙江日报2014-01-1800010;浙江日报2014-01-1800011;浙江日报2014-01-1800019 2 2014年01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