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有关电影的演讲

  程蔚东

  在数字化全媒体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经过长期努力,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新现象,也伴随着这些新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的忧思。

  电影发展新进态。主要表现为:

  思维上的想象力。我们应当欢呼电影在想象力上的解放。中国电影的发展,让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拥有了想象力,这是一门艺术可以健康发展的基本理由。《黄土地》上的擂鼓撒野,《红高粱》男人们对着酒坛的宣泄,《霸王别姬》别了什么,《一代宗师》师在哪里,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拥有了想象力吗?今天,我们所要警惕的,是在我们的电影创作中间,因为这种想象力的丰富,我们有时候也会陷入一种迷乱。想象从哪里出发,想象翱翔在哪里,你的想象在人类文明的不断递进中吗,艺术规律以外的因素或者干扰或者阻碍了你的想象力吗?我们应该问一下自己。想象力的充沛成就了一个艺术家,想象力的迷乱也可能毁了一个艺术家。

  文化上的集聚力。要感谢现在的互联网,很多人创作离不开网了,想到什么网上一调,“奉天承运”怎么写,他就调出来圣旨来模仿。辛亥年间的人怎么互相招呼,网上也可以去搜寻。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互联网,使我们文化的集聚力空前高涨。东西方文明的历史踪迹,在互联网时代的寻找是多么容易。这个还是表象说,那更深层次的,到了互联网时代,人类的文化互相贯通或者文化的集聚力带来的甚至是裂变式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电影的新进态到处都显示了我们融合世界文化的能力。但是,由于每个民族,每个种族,每个人所处的环境、历史、教育、现实等等的不一样,整个世界文化通过互联网蜂拥而至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在这样的文化集聚力高度增长的情况下陷入一种迷茫。电影是时效性、通俗性、共赏性最强的艺术品种,其实德国、原苏联、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捷克、伊朗、韩国、泰国,甚至最近的罗马尼亚所创造的电影现象,都有过一时风云盖过好莱坞的时辰。可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好莱坞一直雄踞电影之王的宝座,果真仅仅是财大气粗和技术高超的原因吗。这是电影本身的文化集聚需要我们的思考。

  科技上的表现力。这几乎不要做具体的描述,也值得我们为此欢呼。电影发展新进态的重要特征就是科技的表现力。电影在艺术形式上完全可能经历革命性的改变。观赏电影的方法也因为科技的发展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所沉醉的增加成千上万的银幕,可能在50年后成为消失的历史。卡梅隆愿意十年磨一剑,现在又在研究新的技术发展,我想他的贡献恐怕在100年、200年、300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我们要创造、捕捉和充分运用这样的科技表现力。那么,我们的忧思又在于艺术本身。我们会不会因为有了技术却没有了艺术,是不是有了科技而没了人情、人性、人心等等。在高科技如此强大的表现力面前,艺术创作会不会陷入某些迷失,甚至有些还不以迷失为耻,沉浸于仅仅炫耀声光电奇观和毫无质感可言的冰冷立体。我想这样的现象已经出现。

  路径上的选择力。现在搞电影创作,各种各样的类型电影或者说各种各样的银幕表达大为丰富。我们想要说的东西,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来进行表达,这种路径选择大大增强。就创作路径来说,我们同样也要欢呼,我们有了多种选择的自由。电影类型上的路径其实在电影的童年就已经在蹒跚学步了,只不过现在有了成熟的发展,而我们恐怕还要顽强学习,有的甚至是从头学起。世界电影在风格上的路径探索也是繁花渐欲迷人眼吧,光研究它的专著我看可以装满几个大书橱了。电影艺术在题材上的路径选择似乎不是问题,但是我们很愿意说思想解放大大增强了我们中国电影题材上的开疆拓土攻城掠地。我的忧思是,在有些影片里面,甚至一些被人们认为很成功的影片,在路径的选择上陷入迷途,有的是不是属于被科技,被类型了?中国电影让世界电影人惊异的,我看还是第五代导演辉煌期的一些作品。究其共同的成功特点,就是找准了银幕上的路径表达。

  电影市场新业态。好像三四年前还在说几十亿票房,现在一下子超过了两百亿,一年时间增加的银幕可以超过5000块。电影市场发展之快难以想象。这种电影市场新业态的形成,我觉得也是值得欢呼的。就电影编剧来说,新生代已构成一个精彩的群体。浙江最近搞了青年电影节,放的12部电影,都是青年电影编剧的作品,他们顺应了电影市场新业态的召唤。

  电影市场的形成以及新的业态的形成,真的是非常好的事情,这个跟经济的发展,跟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关。电影作为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被欣赏,或者被重新觉悟到是多么值得去欣赏的一种艺术形态,都在说明真正的电影时代到来了。

  《小时代》的出现引来议论纷纷,有的是尖锐对立的争论。我觉得在我们的电影市场里面,有一批《小时代》,也没什么大不了,作为电影业态来说,这样的电影存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倒是有一个事情要警醒,我觉得我们现在缺的,借用小时代这个词对应来说,就缺大时代。

  中国没有斯皮尔伯格。你说好莱坞电影,全世界最商业化的电影肯定是好莱坞,我们中国的电影商业化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最商业化在好莱坞,但恰恰是在好莱坞,最具浓厚的人文情怀,最具思考的深刻,而且市场也最具号召力的大片也在好莱坞。大量生产小时代作品的好莱坞,出现了一批大时代作品。一大串名单大家都知道,《国王的演讲》、《林肯》、《铁娘子》、《逃离德黑兰》,还有《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生死朗读》等等,反映整个时代,反映整个人类的思考。这一些片子,票房也很受欢迎。这种极具人文价值而且极具商业价值的电影作品,在斯皮尔伯格导演手上体现得最充分,中国很少。要走斯皮尔伯格这样的道路,内容是大时代又获得大市场。中国电影市场的新业态已经形成,我们寄希望于年轻人,要有大时代的作品,这是电影的脊梁,中国的电影才能站得挺拔。

  电影创作新生态。中国电影新生态的重要标志,是涌现了一批青年电影人。望着他们的勃勃生机让人欣喜无比,中国电影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影视创作,我们这一代得服老,至少我们也曾经年轻过,年轻时候拼命写剧本,但所谓今天的这种新生态,那时具备吗?不具备的。包括全媒体数字化这些环境都是不具备的,包括现在的电影市场新业态对电影创作的呼唤也是不具备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作品出现了,几乎是年增百部的速度发展,繁荣电影的同时也让电影新生代茁壮成长。据有关方面说,现在好多电影进不了院线,好多电影是影院“一日游”,有的国产电影是“草色遥看(境外)近却无(境内)”。我想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还刚刚开始,这些状况也属正常。所谓新生态的出现,也说明会有生态规律来说话。我们倒是应该也有清醒的认识和思考,以有利于电影发展。比如就创作来说,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新进态也好,新业态也好,新生态也好,某种文学艺术规律性的东西必须遵循。所谓规律就是科学就是理由,或者说就是科学发现。最初电影出来的时候,有些理论家把它叫做围观文化,有人把它叫做杂耍引起了围观,后来电影很快找到了它的艺术语言,表达人生,表达社会,表达时代,构成了电影艺术。电影艺术也是人的艺术,规律便在其中了。“故事为王、情怀至上”是必须的;“悬念为珍,情节至彩”是必须的;“人物为核,情感至丰”是必须的。遵循规律并不是不要创新探索,恰恰是运用规律使然。

  (此为作者在电影编剧良渚雅集上的演讲)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19 有关电影的演讲 2014-01-17 3335320 2 2014年0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