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代表委员热议蓝天碧水——

远近之间话生态

  本报记者 何苏鸣

  【代表委员名片】

  鲍秀英 省人大代表、开化县委书记

  陈卓梅 省人大代表、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培育研究所副所长

  邹宏国 省人大代表、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东钱湖镇红林村支书

  王珂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

  【热词】“远”与“近”

  【冷思考】雾霾要持续多久?饮用水健康吗?极端气候还会卷土重来吗?生态文明建设,是代表委员们绕不开的话题。

  近:做好身边小事

  邹宏国代表喜欢邀请各地的朋友去东钱湖,“阿拉这里交关好”。

  他眼中的“好”,是抬头看到的蓝天,低头看到的碧水。这几年,东钱湖区域的企业关停转型、旧村拆迁和水上网箱养殖整治等工作,都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像梅湖万猪场,大家都知道能赚钱,可还是同意搬,因为我们不能只想着眼前利益。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当下做起,需要每个人出力,我们都要把身边的事做好。”

  这一番描绘,让环保专家王珂委员欣喜,“经济发展,健康与幸福感应该排在第一位。现在出现各种生态问题,其实是我们在为过去的错误买单,不能再让后代为我们的错误买单。”他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每个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最重要,“只有形成共识,全社会才能把握好基本原则、方针和路径,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

  远:建立长效机制

  碧水蓝天,美丽浙江,是每个浙江人的期待。生态建设,必须放眼长远。

  陈卓梅代表坦言,目前,我们面临资源枯竭、污染加剧的窘境,要走出困境,光靠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地方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只有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考核制度和监管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和大自然交朋友,是陈卓梅代表的工作。这几年,她亲历了我省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推进,一系列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划定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让她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我们应该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缓解一些转型压力大的区域和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区域GDP增长压力。这样的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转:寻找发展路径

  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何连接现在与未来,是我们仍需不断探索的新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开化县域打造成一个国家东部公园,以公园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城乡,让老百姓能在公园里幸福生产、生活。”半年多来,鲍秀英代表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奔走。眼下,全县11家限制类企业已关停,外迁17家光伏企业,霞山古民居180幢古建筑开始分批修缮。取消GDP考核,让开化腾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加强生态保护。

  鲍秀英代表说:“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停下来想清楚,真正需要保护的是什么。毕竟现在的每一个决定,都要对未来负责。”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远近之间话生态 2014-01-16 3333448 2 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