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德清洛舍镇砂村矿区——
矿地平整净苕溪
本报德清1月15日电 (见习记者 李丹超 县委报道组 潘宗敏) “四横三纵打通交通经脉,内置高新企业外环绿化,直通高速港口……”德清洛舍镇党委副书记吴玉峰手指砂村矿区规划图,向我们讲述砂村的未来。
站在刚平整的万亩砂村矿区中,仿佛置身荒无人烟的可可西里,地面平坦空旷,安静得只听到北风呼啸。但在半年前,这里还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场,29套石料机组的3000多名工人,一车车往外拉矿石。如今这些工人不少返乡谋划新生活。
忙着寻找新生计的,还有与矿区隔河相望的砂村人。靠着多年的石料开采,砂村成为洛舍最富裕的村庄,而今,砂村矿区将退出历史舞台。漫天的粉尘、混浊的河水、巨大的轰鸣、震颤的地面……这和村里一座座精致的洋房很不搭调,却是村庄最真实的过去。
“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大家要么去开矿,要么在家盖房出租,都富了起来。”27岁的砂村人沈海霞说,自己是数着轮船陀螺长大的,但渐渐地,河边的石板台阶长满青苔和杂草,村民都自觉与河水保持距离。“那水脏得,见了就犯晕。”
矿地平整,让砂村和东苕溪的命运出现了转机。“2013年6月我们拆除了第一套石料机组,到现在29组已经全部拆除,同时平整了7000多亩土地。”吴玉峰期盼着,伴随省里“五水共治”的逐步推进,治水能成为更多百姓的共识,而他手中的矿区规划图,将逐步演变成一个公园式的工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