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一业多会”的温州实践

  本报温州1月13日电

  记者 徐齐

  记者到访时,温州市汽车用品美容服务行业协会的办公室内,会长章青友和工作人员正紧张地筹备着次日的协会年会。

  2013年3月,120多家企业从温州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美容分会中分离出来,成立了温州汽车用品美容服务行业协会,成为温州首个“一业多会”的行业协会。

  2012年底,温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放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限制”,探索“一业多会”机制,即允许同一行政区域内成立两个以上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团体,包括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福利类、行业类、文化体育类五大类社会团体。截至目前,温州拥有两个以上社会团体的行业或社团种类已达六七个。

  章青友成了“一业多会”新政实施以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他开了第一家“青友汽车美容店”,同时加入了温州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协会。

  2009年开始,温州汽车美容行业开始兴盛,企业数量剧增。2013年初,章青友在报纸新闻上得知,在温州办一个社团,不仅不再需要找主管单位、可以直接到民政局登记,而且一个行业,可以成立两个以上的协会。当年3月,温州汽车用品美容服务行业协会成立,章青友当选为会长,最初会员企业有120多家。

  创办后的几个月中,协会“动作频频”:先是创办了协会刊物,前后两次组织会员单位到福建、金华等地考察。此外,协会呼吁所有会员企业方和员工方到协会办公室签订劳动合同,由协会作为第三方监管者和纠纷协调者。几个月来,协会成功协调了数次会员企业和员工的劳动纠纷。

  记者随后来到一家会员单位——温州市区青龙路上的一家名为“名车会所”的汽车美容店。店内大厅中摆放着各种新兴的汽车保养方法:现在流行的弹性镀晶产品需要数千元的保养费。“这是上次协会组织我们去福建考察时,我们受到的启发。”店主赵爽表示,作为会员企业,从协会举办的活动中受益不少。

  此外,另外一家名为“百桥思达科”的汽车美容店则被作为行业内标杆,几个月来,协会已组织了五六批次的企业上门学习、取经。

  温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裴建表示,温州之所以率先实行“一业多会”,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社团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从而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一业多会”的温州实践 2014-01-14 3325573 2 2014年0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