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耄耋“顽童”沈定庵

  汪逸芳

  沈定庵是书法家,大约可算国宝级人物了。

  记得刚进文史馆的时候,遥遥地见过一眼,并没有太深的印象。但自从编发沈老的文章后,对沈老充满了极度的好奇,总是企盼一睹正面风采。《古今谈》2011年第一期发表了沈老的《沈从文的背影》,请看他是这样开头的:

  “上世纪80年代,笔者病退后,不时去浙江古籍部读帖抄碑。一天,在静悄悄的阅览室里,突然有人发出:‘喏!喏!喏!沈从文’的低语,我猛地抬头望去,只见一老者已缓步向古籍部办公室走去……”

  不用说,这“缓步”而行的便是沈从文。此类描写属文学笔法,了了数笔就把一个场景写得有声有色。那发出“喏!喏!喏!”低语之声的当属于青少年,上世纪80年代,沈从文就像文物一样重新被发掘出来,有众多的年轻粉丝是很可理解的,有趣的是后面还有“我非常遗憾没有见到沈从文的庐山真面目,但这难得一见的背影,却成为我永远幸福的回忆”。时光倒退30年,当年的沈老也已五十好几,古言“五十而知天命”,追星的年龄早已经过去,可是“非常遗憾”、“难得一见”与“永远幸福”三词,却率真地表达出发自心底的一份崇敬,此种心态与儿童邻。并且此文写于2010年,这个时候的沈老,已是八十又三的高龄,自己早已功成名就,这般行文岂不有失身份么? 可沈老并不这样想。《背影》不长,头开得生动有趣,沈老在小小的千字文中,把沈从文一生的磨难、思考以及自己游览凤凰古城的感受一并托出。一句极有分量的话:“我不相信命运,却相信时间。时间能克服一切。”

  前年12月初,省文史馆的年末总结会放在绍兴开,我有幸和老人比邻而住,终于有了见面的机会。我和小赵去拜访时,看到的是一个和蔼的长者,干净利索,一件黑灰花呢的衣服衬出了老人不俗的容颜。一见面他就说为大会准备了一点小礼物:一份意临的《兰亭序》印刷品。他用浓重的绍兴方言转脸问小赵:我准备了100张,够也不够?小赵说:正好不多不少一百人。老人的脸立时笑成了一尊眯眼佛:介倒是巧了。我是想啦,到绍兴来开会,我要尽点地主之谊噢。

  开会期间,沈老与往常一样,每天4点钟起床,起床后点一炷香,念经。不想离家匆忙,香炉忘带了。可是经是不能不念的,香也是不能不点的。于是就地取材,改制出一只塑料“香炉”。他问小赵:“侬晓得我今朝把香插了阿里嗒?”随即顽皮地一笑,“矿泉水瓶子盖上用剪刀戳个洞…… ”

  好聪明的办法!一炷香一个小时,通常念经之后吃早饭:一碗豆浆、一个鸡蛋,外加麦片。那天中午休白过来一起吃自助餐,他问:倷晓得不,我顶顶欢喜吃油条,吃得吃勿得?侧着头一脸真诚地问。

  大家宽慰他,油条总不是好东西,偶尔吃吃也勿要紧。他立即又执拗地说,我要么不吃,要吃吃两根。因为大饼油条要走出去,意下只吃一根不合算。还说自己一天两顿老酒不能少,家里老酒喝完了就自己去买四块五角钱一瓶的加饭酒。说着闲话的时候,休白问我还画不画画,有没有带来,可不可以给她一张。老人居然在一旁凑趣:介(那么)我也要一张。一言把全体逗乐了。饭后,大家一起去看我的涂鸦,老人坐在沙发上,我和休白一左一右站着,他指着纸上一根莲秆的墨线说:喏,这根线是书法。由于他说得过于认真,把我们说咧了嘴。然后看着三只小鸡戏蝶,便呵呵地笑,不无幽默地说:赛过齐白石了。又一句逗趣的话,引得大家开怀乐一回。

  跟沈老在一起,你不会觉得面对的是一个耄耋老人。随着他不时地会参与谈话,活跃气氛,不时挑起话题,智慧叠现,在赐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生命与时间同老,这是不可更改的自然法则,可是老而不迂不腐,老而有趣,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到。

  沈定庵就是这么一位鹤发童心的老人。真正智慧者的智商,学是学不来的。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耄耋“顽童”沈定庵 2014-01-10 2320724 2 2014年0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