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激发艺术梦
记者 刘慧
本报讯 “新势力、新实力、新活力”,这是对新时期“浙话现象”的首肯。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转企改制使得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重新撑起了浙江本土话剧的大旗,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用一组数字,可以概括浙话现象:2009年以前每年演出400多场,2013年演出835场;改制后3年时间产生新剧目20个,其代表剧目《谁主沉浮》荣获许多大奖,导演李伯男的《女人初老》2013年全国小剧场戏剧展演上座率90%以上;在场次、票房增加的同时,浙话演职员工的收入也在增加:改制前平均收入7.8万元,2013年是11万元。
通过分析回收的观众意见征求表发现,浙话已初步形成了固定的观众群体,尤其是都市情感剧风格清晰,观众定位清楚,调研显示,浙话的观众群以18岁至30岁的观众为主,且因口碑相传而走进剧场,说明浙话演出初步显示了品牌效应。
努力,效力,凝聚力,另外还有一个是特别善于借力,借助社会上已经成名的编导来打造自己的强势作品。北京青年导演李伯男说,2010年他与浙话合作,同年推出了浙话新春演出季。到如今,由著名导演宫晓东参与的《闲言碎语不多讲》等剧,已是第四个新春演出季了。这些演出不靠团体组织,不是送戏下乡,完全是观众一张一张买票来看的。浙话的演员面对市场、面对观众,最大的变化是找到了职业的尊严。
用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龙的话来说,堵住蹭饭的门儿,捆住混饭的人儿,凝聚挣饭的神儿。改得成功不成功,就看有没有这个魂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