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新闻时评

摇着“教育”和“爱”的大旗,让学生互扇耳光,巧妙免除了伤害学生的责任,但不可回避,她才是真正的施暴者。

教育不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冯巧婕

  某些老师的“爱”很可怕。近日,为了处罚没写完作业的孩子,河南项城一老师让学生扇没完成作业孩子的耳光,看谁扇得响,评出前三名,奖励一个作业本。该校教师声称,责罚孩子是帮助孩子进步,自己可能心情急躁做得过分了一点。

  该教师表现出一副“爱之深、责之切”的无奈感,并反思自己“可能因心情急躁做得过分了一点”。终于,在该教师的“严加管教”下,被扇了40个耳光的一名学生,左眼睫状体脱离。

  无独有偶。前不久,新郑市二中分校一位学生传纸条时被老师发现,被罚吃纸条,全班70多名学生,大概有一二十人都被逼吃过纸条;在宿舍里发现烟头后,老师又让3名涉嫌抽烟的学生去买两包烟,在5分钟内抽完;一名学生因晚上就寝时说话,半夜被老师赶出宿舍,无奈只能在网吧沙发上过夜。

  实际上,以上这些以教育为名的“酷刑”已经远非教育学生,而是对学生赤裸裸的身心伤害。这种教育的手段令人咋舌,“效果”极其显著,虽然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被扇耳光的那名小学生依然会感到害怕。

  该教师的话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她为自己的“酷刑”编写了冠冕堂皇的借口:责罚孩子是帮助孩子进步,是为他好才这么做的。摇着“教育”和“爱”的大旗,让学生互扇耳光,巧妙免除了自己伤害学生的责任,但不可回避,这名老师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施暴者。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善,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教会学生宽容与善良,反而鼓励互相伤害。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只有暴力与屈辱,甚至还引导出人性恶的一面。

  人性中都隐藏着善恶两面,好的教育使人向善,坏的教育反之。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引申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的东西引发出来。河南这位老师的教育,引导的正是人性中的恶。在这种教育下,打人的孩子学会为了利益去伤害同伴,被打的孩子则在心中留下阴影,双方都是受害者,唯独冷眼旁观的老师毫发无损。然而这一切,都在爱的庇护下变得理所应当和冠冕堂皇。试问,这还是教育吗?教出来的又会是怎样的人呢?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4 教育不是以爱为名的伤害 2014-01-08 3326787 2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