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杨小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信息工程不了情
记者 曾福泉
本报讯 中国工程院日前宣布了2013年新产生的51名院士,衢州籍信息工程专家杨小牛当选。杨小牛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在中国电科第三十六研究所已工作30多年。
30多年来,杨小牛在国防电子信息领域执着追求、默默奉献。他先后提出并成功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宽带数字接收机,为发展我军杀手锏武器装备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率先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引入电子信息控制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性理论成果;主持、参与了10多项重点工程任务,产品覆盖陆海空天4大平台,突破的关键技术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不少成果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其对国防事业、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让他3次踏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4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然而,低调而严谨的杨小牛,却并不为普通民众所了解。实际上,杨小牛提出的一系列科学创见不仅在国防电子领域颇具影响力,而且在民用通信信息化发展领域也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杨小牛是我国软件无线电研究的开创者,他撰写了国内第一本该领域的专著《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既可做教材,又集中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创新。本书出版后极受欢迎,不仅成为各大院校年轻学子的案头必备,更被作为权威文献引用达3000多次。杨小牛谈起此事也显得高兴和欣慰:“一本讲原理和应用的书籍能够被引用这么多次,是很少见的。”
软件无线电研究的成果可以使我们省去更换通信基站的麻烦。杨小牛说,移动通讯技术每一次升级,目前都意味着要对遍布各地的通信基站进行大规模的硬件更换,不仅耗资甚巨,还会产生很多电子垃圾。随着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更换基站硬件造成的问题也日益严峻。“软件无线电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杨小牛说,这一技术基于一个相对通用的硬件平台,通过操控软件来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对工作频率、系统带宽等进行编程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就大大增强了。
根据类似的原理,杨小牛还提出了“软件星”的创新概念。“现在,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功能,需要专门发射一颗完成相应功能的卫星,比如通信卫星、成像卫星等。”杨小牛介绍,“而将软件无线电的原理推广到卫星平台,我们将可以只发射一颗通用卫星,通过操作软件,使之能够完成多项截然不同的任务。”杨小牛认为,这一设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成为现实。
这位新当选的工程院院士就是这样不断学习,勤于思考,从而紧紧把握住了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从年轻时风雨无阻地在野外联试装备,到担任总设计师带领团队艰苦攻关,甫知天命而已满头白发的杨小牛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视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担任行政管理职务之后仍然十分钟爱技术创新,每天都花许多时间思考钻研问题,在其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就是凭借这股精神,杨小牛才能不断敏锐地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提出诸多具有引领意义的新思想和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