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万众一心治污水

——浦阳江治理纪事(上)

  开栏的话:最近,省委、省政府作出全面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重大决策。“五水共治”,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意义的战略举措。为此,本报派出多路记者赴全省各地,及时报道广大干部群众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升级的新举措新成效。今起,推出“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专题报道,首篇刊登来自浦阳江治理的报道。

  本报记者 徐峻 苏靖 邓崴

  邓国芳 徐晓恩

  县委报道组 方镖 杨远航

  浦阳江水出浦江。浦阳江,自浦江县天灵岩南麓而出,经诸暨、萧山,蜿蜒三百里后,汇入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

  这是一条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河流。《禹贡》曰: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三江,即松江、钱塘江和浦阳江。万千年来,浦阳江孕育了长江下游最古老的稻作遗存“上山文化”,留下了西施浣纱沉鱼落雁的美丽传说……

  这是一条在当下引起全省人民强烈关注的河流。多年来,受沿岸“三高一低”产业特别是小水晶加工行业的严重污染,从浦江县城至出境断面,均为劣五类水质,是浙江省江河水质最差的河流之一。

  2013年,在浙江大地打响的治水攻坚战中,省委书记夏宝龙亲自督导浦江小水晶行业整治和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他说:“我为什么抓浦阳江的治理?因为浦阳江在全省水系中的重要地理位置和水污染问题具有代表性。”

  2013年末,本报记者走进浦江,沿着浦阳江岸,观水质,看企业,访百姓,力图还原一幅真实的浦阳江治水图。

  切肤之痛,再也不能承受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水晶产业,是浦阳江的头号污染源。

  浦江县是“水晶之都”,水晶是当地第一“富民产业”,曾有遍布城乡的水晶加工户2万余家,水晶产业产量占全国80%以上,但绝大多数是家庭作坊。“千家万户勤磨珠,不顾江河废水流”,全县农村65%以上的水体都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加之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处理水平落后,一条条“牛奶溪”,一条条“黑水河”,最后全部流入浦阳江,将一江清水染成了酱紫色。

  浦阳江治水和浦江水晶产业的整治,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密不可分。从2006年开始,当地政府就试图整治水晶行业。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现状。85%的行政村都有水晶加工户,从加工、原料设备供应到房屋租赁、商贸等三产服务,全县38万户籍人口中有20万人和水晶产业链利益相关;高峰时的28万外来人口中,又有20万人直接间接从事水晶行业……

  对这条集聚了全县90%人口的“母亲河”,浦江人不敢养鱼,不敢游泳,甚至不敢亲近。

  白马镇塘里村62岁的邵锡荣告诉记者,曾把江水抽上来浇地,不料洗手都会发痒,吓得他再不敢用这水浇地了。有人因为每次下地后都到江边洗脚,结果腿都生了烂疮。

  在外面,浦江人因为水的问题抬不起头来。2012年初,因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不合格,浦江县政府被省政府处以200万元罚款。

  ……

  再这样下去,愧对先人,愧对子孙!浦江人忍无可忍了,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2013年4月25日,顺应全县百姓的强大民意,借着全省治水和“三改一拆”的浩大声势,浦江县委、县政府再次打响了水晶整治战。

  5月6日,浦江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全县所有行政村的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全部参加。

  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全县就整治关闭违法违规水晶加工户近万家。

  6月26日,省委书记夏宝龙来到浦江,现场督办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他一下车,就对县领导说:“听说你们整治决心很大,我来给你们鼓劲加油来了!”浦阳江打响了浙江治水的第一枪。

  从报上得知省委书记来浦江督办治水,73岁的浦江老人陈有则激动地说:“省委书记都亲自抓了,浦阳江这次肯定能治好!”

  通情达理,打破瓶瓶罐罐

  这是一场关系浦江未来的生死之战,也是一场关系到每个浦江人的全民之战。

  地处浦阳江上游的花桥乡,原先72家水晶加工户有的关门,有的合并,如今只剩下4家。在一间普通的厂房里,记者碰到了花桥村的徐文波。

  徐文波说,他们12个加工户现在合成一家了,新建了三级沉淀池、污水处理机、循环管道……投入不少,今年估计没什么赚头了,但“子孙饭不能被我们这代人吃完了”。

  浦南街道长春村的小广场,我们问起水晶的事,一下围上来不少村民,听到不少七嘴八舌:“不做水晶一年少赚一二十万元,但健康多少钱也买不来”、“还是水要紧”……

  有村民告诉记者,平时看到别人做水晶把水弄脏,早就恨死了,只不过乡里乡亲的,不好意思当面说。现在政府出面关停,大家马上都说好。如果再偷偷摸摸搞,谁也不答应。

  在县城西山公园,记者偶遇的几个路人居然都曾是水晶加工户。小伙子张行因为关门损失了10多万元,现在帮父亲做生意,“不关不行,环境是大家的。”中年人项文正,原先做灯饰上的水晶球,一年能赚400多万元,如今转行做服装生意,“损失当然不小,但我们自己也要用水啊。”

  整治以来,全县已经关停取缔水晶加工户近1.3万家。当然,付出眼前利益代价的也不仅仅是水晶加工户。

  河山村曾是全县知名的水晶专业村。原先140家水晶加工户,现在只剩7家。“以前村民的钱袋子,少不了水晶的贡献。”村支书黄达勇告诉我们,一间80平方米的两层农居,每年租金能有两三万元。水晶整治让全村光房租一年就少了近千万元。“不过,这笔账算得过来。”他说。

  在这场影响千家万户的治水之战中,许多浦江人的经济利益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却都通情达理。

  记者曾经问过浦江一位县领导如何评价百姓的这种通情达理,他不无动情地说,“浦江人民真的让人感动,让我自豪。”

  涓涓清流,正流向浦阳江

  浦江百姓如此通达,因为他们必须背水一战。

  浦江百姓如此坚定,因为变化正在发生。

  正如他们所说:“再也不能坐在垃圾堆上数钱,躺在医院里花钱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浦阳江上游的支流寿溪,河床较窄、水量不大,一眼望去能看到水下的石头。

  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附近有多家养猪场,这条溪过去常年都是劣五类,又臭又黑。2013年,浦阳江两岸500米范围、主支干流两侧等设为禁养区,大多数养猪场都关了,极少数没关的也实现了猪粪尿的回收,做成有机肥料供给果蔬基地。寿溪的水质一下子就变成了二类水。

  家住罗源水库旁的盛根有,2013年7月腾空养猪场,种起了黑木耳。他说,水好,木耳也会卖得好,以后再也不能把水弄脏了。

  在水晶重点整治村戴宅、方宅,村民们说,现在终于敢用溪水浇地,吃上自己种的菜了;没了隆隆的磨机声,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在浦江与诸暨的交界处,前几年这一带的江水都呈红褐色,臭气熏天。现在,巡检司桥上的几位村民指着江水向记者求证,“闻不到臭味了吧,颜色也淡多了吧?”

  记者随机访问的浦江人,都为看到水的一点点改变而欣喜不已,反映“水好多了”。这或许是因为多年的浊水所带来的伤痛太深,或许是为治水加油鼓劲,期待治水带来更多改变。

  “飞渣满县畴,浊水遍地流。净土蒙尘秽,肥田变废丘。同心栽绿肺,妙手绘金瓯。铁腕施良策,诗乡展画轴。” 在日前举行的浦江县第三届农民赛诗会上,上市村村民黄照朗诵的这首诗正是浦江治水的真实写照。

  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2013年1月至12月,浦阳江上仙屋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指标均值同比下降21%、35%、28%,浦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为优秀。

  负责联系浦阳江的省政协副主席陈加元,去年五次到浦江检查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亲眼目睹“一次比一次好”,听到的当地百姓感受也“一次比一次好”。浦阳江径流量少,一年总共5.9亿立方米,浦江水资源人均拥有量1776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他认为,集聚较多人口和低小散产业的浦阳江治水有了明显成效,其他地方更有条件在治水上取得突破。

  一条条小溪在变清,浦阳江的水质在好转,这样的变化只是一个开始。尽管水质还并不尽如人意,但一年来的变化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假以时日,相信全民治水的浦阳江能够重现一江清水向东流。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万众一心治污水 2014-01-03 3320069 2 2014年01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