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爱心奶奶”情暖人间

——追记安吉公益老人袁凤钗

  记者 沈吟 县委报道组 蒲璇

  本报安吉12月29日电 带着一颗曾温暖无数安吉人的公益之心,“爱心奶奶”袁凤钗12月27日离开了人世,她的生命定格在了75岁。

  今天是她火化的日子,受过她帮助的人来了、素未谋面的爱心人士也来了……许多安吉人得知消息后,不顾冬日寒冷,纷纷聚集到殡仪馆,送老人最后一程。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奶奶,一路走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像袁奶奶这样参与公益活动。”

  很多安吉人熟悉袁凤钗老人的身影。从2008年起,她走遍安吉县城的大街小巷,捡起她看到的每个烟头、每张纸片,风雨无阻,直到今年2月被查出患胰腺癌,动了大手术。这位普通的老人用捡废品换来的一元一角,加上自己并不丰厚的收入,帮助过无数人,捐款捐物达数十万元。

  身患尿毒症的陈杰,一做完血透,就匆匆赶来送别这位曾多次看望、鼓励他要坚强乐观的袁奶奶。

  曾因车祸昏迷1个多月的吴逸鸣也来了。“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阿婆多次来看我,还资助了5000元。我出院后在车站看到袁阿婆在义卖报纸,感动得直想哭。阿婆那5000元,要卖多少报纸、捡多少垃圾才能筹到啊!”他说。

  一年半前,记者看到这位老人精神矍铄,戴着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拿着一把火钳,弯腰捡起一件件垃圾。这个瘦弱而坚强的身影是老人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也是老人印在无数安吉人心中的影像。

  曾有人故意把垃圾扔在老人面前;曾有人以为老人家里子女苛待她而要去打抱不平;也曾有人认为老人图名利爱作秀……面对种种非议,老人没有停止她的脚步,一心做着她认定的公益事。

  听到谁有困难,袁凤钗总会主动帮助。卖废品的钱不够,就拿退休工资补,自己却一份剩菜能吃几天。即使在住院期间,老人也不曾停下做公益事业的脚步。生病住院的10个月里,政府部门、社区等送来3万多元慰问款,老人不许儿女动用一分,她说要捐给有需要的人。

  500元,是袁凤钗的最后一笔捐款。那时,她已卧病在床,难以起身,却执意托人将钱捐给在“菲特”台风中受灾严重的梅溪镇。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每次大灾,老人的名字都会出现在捐款名单中。

  “如果有一天我走了,希望你继续做慈善。”面对母亲的最后嘱托,女儿杨瑞梅含泪答应。

  车站爱心义卖的台子蒙上了灰尘。她的主人已远去,但车站前的店主们却记住了这位“爱心奶奶”风雨无阻的坚持。滴水公益义工“天街漫雨”记得,每次搞大型公益行动,袁凤钗不仅积极捐款,还常会留到最后,默默清理垃圾。

  递铺第三小学的学生们,也记住了“爱心奶奶”的谆谆教导。六年级的杨诗雨在作文里写道:“我将做一个小环保志愿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袁凤钗奶奶和我们共同的梦。”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爱心奶奶”情暖人间 2013-12-30 3316288 2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