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城乡有机更新的新思路

  刘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过刚刚一个来月,中央又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我党执政60多年来第一次召开的专题研究城市化的会议,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多年来,在我们的发展词典中,只有一个简单的“工业化=现代化”的恒等式。这种情况延续了将近30年,直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才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然而,改革开放是什么?若用最简单的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市场化!接着又过了20年,当年轮进入到了新世纪,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又明确了要推进城镇化。至此,历经50年,中国版的发展词典才比较完整了,也即在事实上形成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三化归一论”。当然,如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那么更为全面的发展,还应当包括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也就是“五化归一论”了。

  把城市化放到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发展,处在了什么样的地位,具有什么样的分量!1998年浙江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接着2006年又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践行新型城市化道路。浙江的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在全国是最小的,浙江通过推进新型城市化或谓城乡一体化改革,收到激活全省发展活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成效,也将是最有条件和基础的。

  新型城市化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城市化。为此,必须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推进城乡有机更新作为一个综合抓手,拉动内需、扩大有效投资;改善民生、增进社会福祉。

  大家都知道,一个制造企业如果要保持长盛不衰,非得一茬接一茬地进行“技术改造”不可;同样道理,对于历经多年建设形成的城乡空间,也需要根据发展阶段的转换、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口的转移、就业的转岗等等,进行与时俱进的“有机更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变动趋势就是,一国一地的GDP总产出当中,农业所占的比重日益降低,工业和建筑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但最终还是让服务业占据了“大头”;相应地,随着就业岗位的变动,人口越来越多地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之中,并且占据了社会总人口的“大头”。一般来说,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服务业占比和人口结构中的城市化占比,都达到了70%以上。而这种联动发展的现象,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城市化特征,是一个无可抗拒的发展规律。

  当然,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和发展道路的不同,各国的城市化道路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近现代以来,由于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交通和信息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化的发展形态,出现了一些最新变化的趋势。

  譬如,城市化的本意是空间集聚。我们常常把人口和二三产业高密度浓缩的那个特定狭小空间叫作城市,但这种城市显然有着太多的“城市病”。我们把高度分散的农业空间叫作乡村,但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达,这种乡村也不一定就那么闭目塞听、传统落后。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鉴往知今,提出了城乡有机更新的新思路,那就是一“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四“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遵循这种思路开展的城乡有机更新,肯定不是另起炉灶、大拆大建,但一定会是天地人和、精雕细刻。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按照“以人为本”要求,变身为宜学、宜业、宜游、宜居、宜养的新天地,并最终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宽松舒适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记得十多年前,在向人们普及和宣传城市化理念的时候,我就曾说过:城市化不但是一个人口迁徙、文明融合、社会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国土重整、河山再造,家园改建的过程。真正的城市化搞对头、搞到位,我们的国土空间和地形地貌,一定会出现“两个一边”的美好愿景。什么叫“两个一边”呢?那就是“一边是人口和二三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及其连绵带(今天所说的城市群),另外一边是适合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片绿野良田和景色怡人的秀美山川”。如果经过若干年一以贯之、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的国土空间真的展现出了这样一种形象,那所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大约都可以实现了吧!

  (作者为区域经济研究学者)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城乡有机更新的新思路 2013-12-30 3313049 2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