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每一天
——来自杭州的“最美”报告
本报记者 何苏鸣
12月24日,星期二。
小河街道董家新村社区39号楼对面的社区雷锋角边,75岁的冯正兴老人搓了搓双手,亮出这个下午的第一嗓,“磨剪子喽……戗菜刀……”他是社区里出了名的热心肠,为周边居民免费磨刀具已有19个年头。
在今年杭州市第九届“平民英雄”的评选中,入围的冯正兴最终没有当选,街坊邻居替他惋惜,他却很淡定:“他们做得更好。”
老冯口中的他们,是为孩子们求学不计回报的有心人江建军,是送给重病妻子美丽生活的好男人钱益品,是坦然面对磨难自立自强的守信之人王东亮,也是钱塘江边的生命守卫者刘朝玉……新的一年,这些平凡的面孔和他们的故事一道,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杭州的名片。
和老冯一样,他们大多默默无闻,面对镜头不善言辞,提起自己做的好事,他们会习惯性摆摆手,“应该的,没什么好说的。”善良而有爱。
“我们杭州,好人毛多的!”从老冯的眼睛看出去,城市里,处处都是美——
“爱心斑马线”,是所有外乡人在杭州最温暖的体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道风景之后,21万多名私家车主曾联合响应《文明出行爱心承诺公约》,公交车司机承诺斑马线前“见人必让、让必彻底”;
“杭城飘书香”,是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的杭州学习节,为这座古老城市描绘的文艺图景。今年,在博物馆、书院、漂流书架码头、民间国学讲堂等地开设的悦学体验点增加到了96个,西湖边、西溪里,一个个手捧图书的阅读者,成为风景中最美的画面;
“西湖小红帽”,是杭州坚持了十几年的志愿者品牌。在城市的每一个“微笑亭”里,“小红帽”们全年无休。旅游引导、出行咨询、轮椅租借、免费热水……一项项便民服务的推出,让微笑,成为这座城市最持久的表情。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生动实践,发现最美、崇尚最美、传递最美,早已成为杭州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城市因你而美丽,你因城市而骄傲。”杭州街头,树立着这样一块公益广告牌。从“我们”价值观,到因“你”而美丽。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杭州实践,坚定地强调“你我”的联系,将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起来。
“邻里见面问声好,主动招呼微微笑;人来车往互谦让,按规停放路通畅……”
这几天,趁阳光正好,家住杭州小营街道的张时新大爷都会带着3岁孙子到街心公园遛弯。嘴里经常念念有词的,是那份属于每个上城人的《邻里公约》,“争取把每一条都做到了,生活毛落胃。”
在张大爷对“落胃”的定义里,家庭和睦,邻里和谐,陌生人之间鲜有戒备,更多的是善意、温情与扶持。他和老冯理解的美,是隐约若现在生活每一天里的美,是属于每个杭州人的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