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小朋友,早!

  学期接近尾声。再不爱读书的孩子,也开始像模像样坐到书桌前。于是,想到介绍大家认识两位老师。

  第一位,温州洞头城关一小的语文老师林士君。

  上周,她在微信上为自己班上因脑溢血住院的小思滢,发出了第一条求救信息。朋友转发,转发的信息再被转发,爱心就这样犹如数学的“N次方”,在手机屏幕上滚动扩散。林老师没有想到,短短4天,热心人的捐款已经突破20万元。她更没有想到的是,班上同学受她的感染,纷纷手捧捐款箱上街募捐,为挽救小伙伴的生命出力呐喊。

  第二位,杭州的古筝演奏家李舒宁。12月22日,他带着学生开了首场个人演奏会,台下坐的听众,都是他一直牵挂的“恩人”。

  29年前,7岁的李舒宁因白内障失明。22年前,经过媒体报道之后,爱心市民纷纷为他捐款并成功实施手术,复明的李舒宁自此与心爱的古筝为伴。如今,在古筝界小有名气的他,用这种自己擅长的方式道谢。舞台上,李静岩是老师的伴奏之一。她说,这几年她从李老师那里学到的,除了娴熟的琴技,更多的是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深埋心底从未忘却的感恩。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我要教你们识字、算术,我要告诉你们白天为什么变成黑夜,风往哪里吹,河往哪里流,我要教给你们——思想!”这是电影《乡村女教师》里, 第一天来到小山村的瓦尔瓦拉对孩子们说的话。我想,这也是每一位老师在走上讲台时,对自己许下的诺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对自然的关心,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关切,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用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没错,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这几天,有一堂“早教课”在网络上被大家津津乐道。

  说的是杭州的洪大妈,替刮花了路边停靠车辆的小外孙向车主道歉——小孩太调皮,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实在不好意思。可和以往车主的大手一挥不一样,这次的车主颇有些不依不饶,“不要说他了,大人也有错,赔200元吧。”洪大妈电话叫来孩子爸,交了钱。孩子走后,爸爸再次道歉欲走,车主却叫住了他,钱递了回来,“我是想让伢儿知道,做错事要付出代价。”

  “代价”,是现在很多被无数亲人宽容着长大的孩子很难理解的词汇。洪大妈碰到的这位车主,却用这十几分钟时间和并没有拿到手的200元钱,给一个孩子,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先生,早!小朋友,早!”

  80年前,叶圣陶和丰子恺两位大师将这7个字用在《开明国语课本》的课文里,开始了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在孩子的人生第一课上,我们该教给他们什么?又该怎样去教会他们?

  其实很简单。不仅仅是老师,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孩子天真的双眸时,耐心地说一句:小朋友,早!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小朋友,早! 2013-12-30 3316415 2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