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从优秀气象员到社区志愿者,胡关龙——

老劳模有了新角色

  记者 黄宏 报道组 叶宁 谭孝军

  位于永康市古山镇老集镇中心,有一处老旧的小院落,古山镇居委会坐落其中,很不起眼。每周三天或逢镇里集市,73岁的胡关龙都会准时赶来上班。他是一个志愿者。

  “你还得补交一张一寸照片。”日前,记者找到胡关龙时,他正忙着打电话,告诉对方办理老年优待证所需的材料。老胡的办公桌上,堆着一叠厚厚的老年优待证,这是他刚去镇里帮村民领回来的,接下来要逐一送到村民手中。

  在古山居委会,连同胡关龙在内,共3名工作人员,他们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胡关龙主要负责开证明、辖区居民迁入迁出办手续、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等各种具体业务,还要协助同事处理其他事情。在居委会工作,干的是义务工,领不到一分钱的报酬,胡关龙依然满腔热情。

  老胡是永康人,也是一名地道的“老气象”。1958年,胡关龙离开永康到青海,从事天气预测工作,在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气象站和位于长江源头的沱沱河气象站当过十多年的站长,从事气象工作33年。1989年,作为全国优秀气象工作者代表,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海拔高,氧气不足,没水喝,一年基本上全是冬天,绿色蔬菜也是奢侈品……”胡关龙说,和在高原的生活比起来,永康的生活已经非常幸福了。

  2001年,回到家乡的老胡听说古山镇居委会很缺人,尤其缺少负责居民户口、组织关系的转入转出、登记户籍等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胡关龙马上到居委会报名,成了一名志愿者。

  十多年来,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夏乾安的眼里,老胡是很好的工作搭档。“他为人忠厚,工作勤恳,这份一分钱拿不到的工作,他干起来和拿工资的工作没什么两样。”

  此外,老胡还依靠自己多年的经验,为大家提供一项特色服务:帮人看天气。十多年来,社区要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免不了要请老胡“算”一番。

  夏乾安说,今年上半年,经过精心筹备,老年舞蹈节目准备参加广场文艺汇演。没想到,演出前两天,雨下个不停,大伙担忧天气会让期待已久的演出“泡汤”。老胡却预测演出当天晴朗少云,事实果真如此。居民们说,但凡村里或者大家要搞活动、办喜事,村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胡——因为他是公认的“气象预报员”。

  退休了,不缺吃不缺穿,何不享享清福?对于老胡的晚年生活,有些人不解,问他到底图个啥?这位老党员的回答很简单:有事情干,能为百姓做点事,心里才踏实。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老劳模有了新角色 2013-12-30 3314978 2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