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观天下

扩军参拜 内外树敌

安倍走上极右不归路

  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他第二次执政一周年之际,公然前往参拜靖国神社。参拜之举不仅表明安倍在日本国内无所顾忌,而且在国际上摆出一副我行我素、与邻国对抗到底的姿态。这标志着日本政治右倾化在加速,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世界应该小心安倍日渐坐实的“亚洲祸水”身份。

安保三箭

开始疯狂扩军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主导下,日本政府12月17日正式决定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并以此战略为指导方针修订了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

  这三份文件决定了未来5至10年日本安全保障政策和军备整饬的大方向,堪称日本安保政策和理念的根本性转折。而这,也标志着危险的“安倍军事学”正式粉墨登场。

  这份安保战略前言部分信誓旦旦声称,日本将坚持走和平道路,坚持“专守防卫”理念,不当军事大国。但是,三份文件在具体内容上则咄咄逼人,毫无和平味道,可谓“安倍军事学”狰狞面目的集大成者。

  安倍政府提出要在国内、亚太、全球三个地域空间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全面突出和强化日本的军事和外交存在。由此可见,“安倍军事学”“雄心”不小。

  比如,在日本国内,文件提出要强化军备,提高自卫队的“综合机动防卫力”,确保日本军力的“海上优势”和“空中优势”;在亚太地区,日本声称日美军事同盟是维护亚太秩序的“公共财产”,试图借“海洋秩序”、“航行安全”等辞藻,让日本防卫力量更深、更广地介入亚太地区安保格局;在全世界,日本要在维护和塑造全球的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秩序中发挥更积极作用。

  为此,《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更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全面提升日本军事能力。按此计划,未来5年日本防卫预算总额达到24.67万亿日元(约合2395亿美元),新设“水陆机动团”负责“夺岛”,购买战机和无人侦察机,强化日美情报合作等等。

  在安倍内阁上台后第一次完整、独立编制的政府预算中,军费开支近5万亿日元,增长2.8%,为18年来最高增幅。

  在未来5年,日本将引进17架“鱼鹰”运输机、28架F-35A战机和3架可能是“全球鹰”的无人侦察机;将增加包括两艘装备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宙斯盾级战舰在内的5艘驱逐舰;将新设“夺岛部队”,打造机动灵活的新型力量。

  东京还为日本今后进一步偏离“专守防卫”道路打下了伏笔。例如,提出实现日美间“无缝”协防,暗示着日本可能以协防美军为由,打破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禁区。文件还提出援助亚太地区相关国家提高防卫能力,扩大与他国的防卫装备和技术合作。这将最终使日本和平国家标志之一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名存实亡,并实质激化地区军备竞赛。

  据日本媒体分析,安倍政权在外交、安保政策上的一系列新举动是扩张军备、建设军事大国的表现,这将导致地区局势更趋紧张。

保密法案

谋取对内强权

  对外咄咄逼人,对内安倍也在努力为自己的右倾政策清障谋权。近日,旨在严惩泄露国家机密行为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在安倍政权的一路强推下接连“闯关成功”,将在一年后正式付诸实施。

  此法案在诞生过程中即遭到日本社会的强烈反对,日本媒体认为,谋求通过保密法案仅是“安倍路线”的第一步,今后安倍政权将利用一党独大的优势,加速有关行使集体自卫权等变更宪法解释的讨论,为修宪铺路。

  《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将防卫、外交、反间谍和反恐4个领域特别需要保密的情报指定为“特定秘密”,并在附表中列举了武器、弹药和飞机数量与性能等“特定秘密”内容。除暗号等7项重要内容外,保密期限不得超过60年。国家公务员泄密将被处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合谋者和教唆者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

  与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的对泄密者最高处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相比,这项法案加大了对泄密者的惩罚力度。这不禁让人想起二战前的日本体制,军国主义色彩浓厚。通过这一法案,安倍政府可在牢牢封住公务员的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限制日本民众的知情权。

  《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引起了日本民众的强烈不满。日本民众聚集在国会周围,要求废弃该法案,认为法案侵犯知情权、新闻报道自由、缺乏监督体制。

  参加游行的民众高喊“反对为战争作准备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案’”等口号,群情激昂。不少游行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喊道:“拜托了,请让全世界听到日本国民的呼声!”

  日本《朝日新闻》对该法案的具体条文、表决过程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其中,题为《保密法案疑云笼罩》的文章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三大质疑:“知情权如何保障”“秘密的范围如何界定”“第三方的监督如何进行”。这三大质疑也正是该法案广受诟病的症结所在。

  首先,由于该法案的一大重点就是大幅强化对国家公务人员泄密的处罚力度,各级国家公务员必然忌惮处罚,从而对应有的政府信息发布持消极态度,并对新闻媒体的正常采访采取回避和不配合姿态。

  另一方面,尽管该法案字面上规定,除“明显不当方式”之外的新闻采访报道不受处罚,却并未对“明显不当方式”作出清晰精准的法律界定,因此新闻媒体的报道自由难以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涉及政府的新闻报道难免会处处受掣,国民的知情权也将因此大打折扣。

  其次,该法案除了明确将涉及国防、外交、反间谍、反恐四个领域的重要信息确定为“特定秘密”之外,还特地预留了一个法律上的“后门”,即规定政府有权将“其他涉及安全保障的重要信息”也定义为“特定秘密”。这种模糊暧昧无疑是要为政府机构滥用信息管制权和肆意隐瞒负面信息大开方便之门。

  作为第一位在战后出生的日本首相,安倍一直将把日本建设成为“正常国家”作为自己最高的政治目标。上任之初,安倍就公然宣称,“我将考虑在任内完成修改宪法。”而在国内外阻力重重的情况下,安倍要实现修宪抱负,扩大首相权力成为重要途径。借助自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安倍加快了以“强法”谋“强权”的步伐。

  去年12月二度出任首相后,安倍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动作频频,但无论是日本媒体津津乐道的“安倍经济学”还是周边国家广泛关注的“安倍军事学”,安倍的“正常国家”路线图越来越清晰:以修宪为抓手,否定历史、扩充军力,改变战后体制,推动日本转变成真正的政治、军事大国。

公然参拜

挑战国际秩序

  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然“拜鬼”,选择在他上台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如此倒行逆施,一路向右狂奔,不仅令世人气愤,也让人忧虑——日本将被带上历史的不归路。

  大选获胜后,开启第二任期的安倍“鹰派”作风愈发明显。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中日关系变得“更坏了”。

  一年间,安倍抛出“侵略无定义”论,扬言欲修改日本政府关于发动战争和强征慰安妇的道歉反省;他身穿作战服登上编号“731”的战机,他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纪念日宣称“为历史自豪”。他打着所谓“积极和平主义”旗号,大肆扩充军备。今年底,安倍力推的“保密法”终于在日本国会获得通过,有分析称这将进一步扩大安倍的行政权力,在外交、安全、军事领域更加独断专行。

  在外交方面,从年初开始,安倍频繁访问中国周边国家。有分析称,这是一种在外交上“围堵”中国的策略。本月,日本还召集东盟国家,在日本本土举行日本-东盟特别峰会。

  安倍10月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表示,日本愿为全世界作更多贡献,而“贡献的途径之一是在亚洲抗衡中国”。

  专家认为,安倍“拜鬼”的实质,是粉饰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企图颠覆国际社会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正义审判,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从本质上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是一种政治行为,肯定日本侵略战争的行为,哀悼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亡灵。”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说。

  “参拜行为传递的政治信息非常负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战后国际秩序是建立在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历史清算的基础上的。“那些对惨不堪言的战争负有责任的人,应该被牢牢绑在历史耻辱柱上,被扔进历史垃圾堆里,但现在却像神一样被顶礼膜拜。”

  “安倍‘拜鬼’挑战了战后国际秩序,站在了全世界道义的对立面,凸显了他与世界人民作对、与正义为敌的丑陋嘴脸。”中国社科院日本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高洪说。

  周永生指出,安倍参拜,虽然很突然,但并不令人意外,这是他的本性使然。得到了日本右翼势力支持的安倍,一直以来都有“靖国神社”情结。另外,安倍参拜不乏提高支持率、迎合右翼选民的考虑。日本出台《特定秘密保护法案》后,不同民调均显示安倍支持率下跌了10个百分点左右,达到其执政以来最低。“此次参拜,不乏借此来挽回支持率的考虑,是一种试探。”

  安倍年内“拜鬼”,似乎一了“心愿”,强化了他右翼“领头羊”的形象,肯定也会博得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叫好,但外交政策如此“破罐子破摔”,只能再次证明他的短视。“拜鬼”之后,安倍还做了些惺惺姿态,说什么“参拜是想承诺,创造一个人们不会遭受战争灾难的区域”“丝毫没有伤害中韩两国人民感情的想法”云云,足见他心里其实对事态的后果也有所掂量。

  即便如此,他仍一意孤行走出这一步,给中日关系和日本与其他邻国关系制造了新的政治障碍。自日方去年制造“购岛”闹剧以来,中日关系持续面临严重困难。岁入严冬,安倍此次“拜鬼”,无疑会使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 00017 安倍走上极右不归路 2013-12-30 浙江日报2013-12-3000008;浙江日报2013-12-3000009;浙江日报2013-12-3000007;浙江日报2013-12-3000013 2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