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今日嘉兴

转变理念 创新举措 全民参与

桐乡:治水不仅仅是管好一条河

  转变理念 创新举措 全民参与

  桐乡:治水不仅仅是管好一条河

  市委报道组 张潘丽 通讯员 徐承琪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总能把人们的思绪牵到风景如画的江南。位于沪杭苏金三角中央的桐乡是著名的江南水乡,素有百花地面、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田园村舍……令人羡艳。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质频频亮红灯的现状却令今日的桐乡多少有了些尴尬。治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常规的治水方法已经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治水思路要升级,治水力量更要加码。去年桐乡市治水大会召开后,一贯致力于改革创新的桐乡首创了“三长治河”五千里、交界断面联合治水等一系列新举措新模式。“三项制度”、“三偿机制”的创新出台,将单一的河道考核变为区域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结果双考核,进一步筑牢了生态屏障。今年1至11月,在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桐乡市被评价为良好,治水已初见成效。桐乡,成为了浙北地区治水清水的一方样板。

“三长治河”凸现治水亮点

  “河长”不算新鲜字眼。但从“河长”延伸出“段长”、“公里长”,桐乡还是首创。在桐乡,2622条河条条有“河长”,每条河的每段都有“段长”,甚至每公里都有“公里长”。“三长”齐心,使河道治理走向监管网格化、巡查常态化和处置规范化。

  今年初,桐乡组织专人对市级河道进行“体检”,共排摸出工业污染源663个、农业污染源381个、生活污染源965个。据此绘制成的“治水全景图”上,所有污染源按尚未整治、正在整治和整治完成分别标注成红、黄、绿3种颜色。最后,这幅整治对象一目了然的“治水全景图”,被送到了全市各个责任部门和“河长”们手中。

  一图在手,围绕“治水”目标,“三长”们绞尽脑汁、群策群力制定整治措施。位于桐乡市西南部的大红桥港,就是桐乡治水一大亮点。大红桥港全长约13公里,涉及3个镇10个村1个社区,但是水质却不容乐观。如何让这条大河变回清澈?“河长”桐乡市副市长钱松华将大红桥港分成3段,由大麻、洲泉、崇福三镇的分管副镇长各担任一段的“段长”。“段长”们又组建起多个巡查小组,开展经常性的全面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就通报给相应的12个“公里长”。通过不断巡查,“三长”们找到了河水污染的症结。今年,“三长”联合协调各方力量,开展了沿河工业企业整治、违章猪舍拆除和生活污水治理等行动,再辅之以 “四位一体”河道保洁。还进行了河道综合整治,疏浚河道10公里多,新建生态护岸超过12公里,全面改善该河水质。

  一系列的综合治理之后,大红桥港水质明显好转,生态、景观、防洪效应开始凸显。COD和氨氮已经达到三类水标准,总磷指标为四类水标准。如今所见,大红桥港水面波光粼粼,生态浮岛点缀其中,堤坝齐整,绿树成行。一名附近的村民趁晚稻收割的空闲时间,特意来这里转了转,他高兴地说:“看着这里的环境心情真好,今后在这里发展农家乐应该不错!”

  据了解,桐乡各河道共确定“河长”300余名,“段长”500余名,“公里长”800余名。

“联动治水”打破交界坚冰

  在管好自家河道的同时,如何保证与周边县市交接断面河水水质,实现源头治水?桐乡再次创新了治水模式,在嘉兴市率先启动联动机制无缝对接交界断面治水工作。

  濮院与洪合地域相连、产业相通,更有濮院港、杨家苋港、濮九娘桥港、叙星桥港等河道蜿蜒流经。在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展开水环境治理的背景下,水系相通的濮院与洪合开始思索,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共同推动两地治水。县域交界区域水环境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应运而生。

  今年8月,在嘉兴、秀洲、桐乡3地治水办工作人员的共同见证下,桐乡市濮院镇与秀洲区洪合镇共同签署了县域交界区域水环境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协议,正式开启两地联动、合力治水的新局面。双方将濮院港、杨家苋港、濮九娘桥港、叙星桥港这4条河道纳入联治机制,并确定了责任划分方案。这既是桐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过程中的一次尝试,也为嘉兴5县(市)两区联动治水迈出坚实一步。

  县域交界区域水环境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包括五大内容,要求两地健全该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订相应整治方案、组织力量每月共同开展联合执法巡查、每季度开展联席会专题研讨治水进展、互相通报水环境监测信息等。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促进交界区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今年1至11月,全市12个监测断面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各有下降。桐乡市治水办主任王宏欣说:“与秀洲的成功合作让我们看到了边界治水的可行性,如果效果良好,我们还将争取和边界、上游的海宁、余杭、德清等县市展开合作治水,妥善解决边界治水问题。令流入桐乡的水更清澈安全,从源头改善桐乡的水环境。”

“三偿机制”筑牢生态屏障

  “今年你封掉了多少排污口?拆除了多少违章猪棚?有多少工业污水进了管网?巡河了多少次?上报了多少治水信息?投入了多少治水资金……”如果你是桐乡的一个镇、街道党政领导,也许今后你要回答的治水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两个了。

  时至今日,桐乡各级领导已经统一思想:治水不仅仅是管好一条河。

  作为桐乡治水“三项制度”的重要一条,桐乡在建立“目标责任制”的时候,率先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入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及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实行年度综合考评,并对“河长”实行优秀、良好、合格等第考核。“不妨把保护水环境放到经济发展的前面。我们将把对单一河道考核变成对一个区域的考核,真正实现变结果考核为过程、结果双考核,把环保与经济发展真正捆绑到一起。今后,治水工作所占的考核分值还将提高。”桐乡市治水办主任助理马红权说。

  与此同时,桐乡还建立了“水质监测制度”,设立126个河道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点,每半个月监测一次,对河道水体进行预警监测,并为考核提供依据;建立了“查访督导制度”,分组对区域内河道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当场取证,并将《检查情况交办单》通报“河长”责任单位和所在镇(街道),督促做好清理、整改工作。至11月底,已下发涉及小作坊直排污水、畜禽污染、河面垃圾清理等“交办单”36份。

  制度保障、机制保障是筑牢生态屏障的利器。在巩固“三长治河”新模式的基础上,今年桐乡市还开始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三偿机制”,进一步将单一的河道断面水质监测机制转变为对各镇(街道)区域水质的考核,实现“河长制”治河与镇(街道)属地管水的有机结合。所谓“三偿机制”,包括“生态有偿”、“生态补偿”和“生态赔偿”。“生态有偿”是指以排污权交易为核心,建立排污权价值化、资产化、市场化的生态有偿运作体系;“生态补偿”是指以保障区域公平发展权为核心,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运作体系;“生态赔偿”是指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核心,建立公正执法、公众参与、公平合理的生态赔偿运作体系。

“十大工程”

舞动水乡神韵

  治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谋划2014年的治水工作,桐乡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盛勇军提出 “两个确保”:一是确保跨行政区域交接截断面水质考核达到合格以及以上,力争考核良好;二是确保市民饮用水达标,保障市民饮水安全。围绕这个目标,一系列工作被提上日程。

  如果说前期的排摸调查、方案制定、明查暗访都是为水环境综合治理“热身”的话,那么随着桐乡十大治水工程的明确和全面推进,桐乡治水真正进入了“实战”的状态。实打实地启动各项治理工程着力解决水环境的突出问题。

  据悉,正在进行以及即将启动的桐乡十大治水工程主要分为三类。一部分是专为遏止污染源头的治污项目,一部分是寻求水质改善的治水项目,还有是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的生态项目。

  堪称截污纳管做减法的5项工程,包括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交接断面环境综合整治等,便是专为遏止污染源头而强势推进的。河道清淤疏浚提速工程、加速水体流动“活水”工程和饮用水源提升工程,则是为水环境治理开出的一张张“药方”。最后再辅之以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森林桐乡”绿化行动,增强绿化效果、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基本形成生态治河格局。比如不久前投入使用的同润现代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病死畜禽处理中心,在全国首创生态化新工艺,利用蝇蛆处理病死畜禽,破解了病死畜禽难以治理的困境。总重约1.74吨的58头死猪经78小时处理后,不仅无害化,还收获了鸡禽养殖饲料和肥料,为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探索了一条新路子,也为治水增添了一道技术屏障。桐乡十大治水工程,可以说是加法减法一起做,着力解决水环境治理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据马红权介绍,2014年桐乡还将全力打造“四个亮点”:一是积极探索并全面推广“三长制”监管新模式,实现监管网格化、巡查常态化和处置规范化;二是对大红桥港综合整治工作进行扫尾,力争打造成为全市示范样板河道;三是完善和推广生态有偿、生态赔偿、生态补偿“三偿”机制;四是各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一条示范样板河道。

  面对治水的漫漫长路,王宏欣也表现出了满满的信心:“未来的日子,我们会继续努力,将治水工作向纵深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全市‘市域以四类水为主,基本消灭劣五类水体,提高三类水比重’的治水目标。”


浙江日报 今日嘉兴 00024 桐乡:治水不仅仅是管好一条河 2013-12-27 浙江日报2013-12-2700006;浙江日报2013-12-2700007;浙江日报2013-12-2700009;浙江日报2013-12-2700014;浙江日报2013-12-2700016;浙江日报2013-12-2700010 2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