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黑龙江”河长的24小时

  本报记者 陈文文

  市委报道组 周旻澍 吴敏力

  这个12月,对温岭市石桥头镇下宅吴村村长吴贵富来说,是异常忙碌的一个月。

  在这之前一个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全面实施河长制”的文件,村长吴贵富走马上任,兼任车路横河的一条河段的“河长”。

  全长5850米,宽20米的车路横河,是当地百姓口中的“黑龙江”。这条河一年四季颜色不同,“春天雨水多,也是河最干净的时候,绿茵茵的。夏天转而偏黄,到了秋天,变成泥黄色,冬天就是黑色的了。”和车路横河相伴了十几年的河道保洁员蒋冬青,告诉记者“黑龙江”的历史。

  之所以演变成“黑龙江”,和下宅吴村的红薯加工有很大关系。下宅吴一村,集中了整个温岭市90%的红薯加工量。日加工红薯300吨。在红薯加工的秋冬旺季,大量的黄浆水流向车路横河。河水于是发黑发臭,因为黄浆水带来了严重富营养化。

  12月7日,温岭市副市长公开承诺,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车路横河的污染治理工作。红薯加工作坊要全面关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道清淤和村庄“脏乱差”整治多管齐下。吴贵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吴贵富的“河长”工作开始了。

  5:30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进来的时候,吴贵富已经起床了。这几天他都睡得很少。他心里惦记着今天要去镇政府汇报他的“河长”工作进展,吃完早饭后在心里盘算了一遍。

  今年吴贵富已经63岁了。他没有用笔记录的习惯,“河长”会有新任务,他还是习惯记在脑中。“河长”怎么当?一时之间,千头万绪。

  这个冬天,车路横河的水没有变黑。12月5日,村里18户红薯加工大户都停了。这只是“河长”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等着他的还有农民生计问题,河道清淤,河岸绿化,河面保洁,村庄清洁……

  8:00

  石桥头镇党委书记梁玲春,已经早早在办公室等着老吴了。一份“石桥头镇水环境整治方案”静静地躺在他的案头。整治措施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时间“红线”,例如,12月5日前,加工作坊关停;2014年2月底前,完成河道清淤和河岸绿化,并完成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编制,出台禁养和搬迁政策,6月底前,新的红薯加工场启动建设……

  老吴从家出发,不用十分钟就走到了镇政府。下宅吴村和镇政府挨得很近,又是这次整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变相地加大了老吴的压力,“你看,就中午吃完饭随便一走,就能走到我们村,河怎么样,环境怎么样,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他向梁书记反映了加工户希望组建红薯加工合作社的问题。关停了加工作坊后,农民的生计受到了很大影响。这是自清乾隆年间就传下来的手艺,冬季加工红薯粉和红薯面,村里有些人这辈子就只会这个。

  9:00

  走出镇政府,老吴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开始了。他要挨家挨户去做加工户的思想工作。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直径约2米的大桶、四四方方的深槽。这些都是加工户用来存放红薯粉的。在买家还未上门将这些红薯粉全部收购完之前,这些颇煞风景的大桶、深槽,将一直堆在路边、河边和村里各个角落。

  老吴是近些日子刚刚连任的村长。按说村民是支持他的。但是他劝村民别往河里扔垃圾、别向河里排黄浆水,几乎没有人听得进去。他准备采取点硬措施,“在村部曝光个名单”。他说,要不然,“河长”当不下去。

  一到村民蒋友正的家,老吴就被友正媳妇的大嗓门给“堵”在了门口。“村长,我们加工的红薯粉都是吃的,怎么会有污染呢?又没有毒,为什么不让我们继续干?”蒋友正的家里,前前后后被几十个大桶包围,一看便知是红薯加工大户。“再说,我们前前后后投资了十几万,就这样打水漂了?”

  “搬到村外,集中办加工点。”老吴的回答很简短。在蒋友正家坐了近两个小时,老吴起身离开。作为村长,他不愿断了村民的世代生计,但作为“河长”,他要给车路横河一个交代。

  13:00

  吃完中饭,老吴循例去河边走了一圈。在河边的这几户人家他每天都要去,告诉他们不要往河边扔垃圾,要倒就倒在河边的垃圾桶内。他默默地查看河边的垃圾桶,都是半满状态,但部分垃圾却堆在桶边,有的已经漂落到了河上。

  下宅吴村的环境整治已经被列入石桥头镇的一个专项整治行动。时间是2014年全年。镇里会派保洁船,也会派人清淤、绿化,但河面、村落的长期保洁工作,却要靠整个村子村民的共同努力。

  老吴觉得自己的力量单薄了些。村里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这不是他动动嘴皮子就行了。他又往镇政府跑,寻求支持。一天跑两三趟镇政府,是老吴目前的常态。

  在整个石桥头镇,河道沿岸居民和聚居在河道周围城区的居民达到了1万多人,占到总人口的1/3。因为尚未建立统一的集污管网,沿河村民的生活污水一直是直接排到河里。下宅吴村也是这样直排。这天下午老吴得知,镇里已经打了报告,总投资2000万元的沿河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将会启动。他心里的负担小了些。

  16:00

  如果没有意外,这个时间老吴会出现在村部和村委、村支部、驻村指导员碰头,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大家把当日的情况汇总,提出解决方案。

  今天讨论的是河两岸的土地租借问题。因为车路横河要在三个月内整治完毕,绿化和清淤几乎同时展开。镇里要向村里租借河两岸的土地,用来植树。再有,河岸边的保洁工作已经落实到了村里,作为河长,老吴提出,目前村里的4个保洁工,是否要增加人手。

  22:00

  “河长”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老吴准备上床睡觉。睡之前,他把自己今天跟村民、跟镇党委书记说过的话在心里过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安心躺下。

  他深深地觉得“河长”不好当。每天要接到三四十个电话,说得他嗓子都哑了。最终他又很豁达,“治河我们不过是比别人早走了一步,别人迟早也都要治的,黑臭河留给子孙后代总说不过去。”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黑龙江”河长的24小时 2013-12-25 3307595 2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