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分量重千钧
——年终特别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童颖骏
日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交织中流淌。如今,“民生”二字的分量,正变得越来越重。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实施“实事惠民生”项目,给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幸福。
这一年,让44岁的北仑人王美美最欣慰的,是她不必一大早就赶乘头班车到宁波市区排队候诊,家门口的北仑区人民医院,每天都有20多名浙医一院的专家坐诊;这一年,让48岁的定海人姚梅芬最珍惜的,是她在白泉镇浪西花苑小区安上的新家,从此告别了三面环山交通不便的旧居,开始追逐新的生活梦想;这一年,让庆元菇农吴应长最意外的,是生态公益林补贴不仅为他的医保买了单,还为刚满60岁的他额外带来每年100元“红包”……
这一年,值得铭记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有很多。最让我们感怀的,是党员干部“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干劲:不为不办找借口,只为办好想办法。为了让一条条河清澈起来,让一条条路通畅起来,让城与乡一起飞跃,让所有人都能富裕与幸福起来,所有的辛勤付出,都无怨无悔。
这一年,让我们想起了“深怀爱民之心”的可贵,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我们深深体会到,随着9年前“为民办实事”在浙江的建章立制,“实事惠民生”项目如今已形成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督查考评等一整套完善机制和保障体系。
今年10月以来,我省各地又通过网络、电话、信函、媒体等不同途径征集“2014十大民生实事项目”金点子。哪里有广大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哪里就会有“为民办实事”孜孜不倦的身影。
(相关报道详见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