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电话:(0571)85310716

  文/仇欢

  文成与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格局的山区县一样,因地理区位等先天条件的限制,在经济上还是欠发达。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面貌,文成的做法不仅在于“输血”式的扶贫,更注重“造血”功能, 支持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内生力。

  文成县外南村是个种植中药材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村,可由于农民缺乏技术和信息,使得经济效益减少。2004年,在外经商的雷衍开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当选为村书记,带领村民共同做好中药材产业。之后,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有序展开,成立合作社、整理抛荒的土地、免费发放药材种苗、给予技术指导……在他的扶持带动下,村里有72户乡亲走上了致富路,仅去年他们就增收了32万元。如今,他还带动周边乡镇和其他县的4000多名农民种植中药材,自己的药材企业也吸纳了周边60多户低收入家庭的劳动力。

  类似于这样的脱贫方式,在文成并不鲜见,结合当地特色发展,形成授之以渔式的良性脱贫发展,帮助村民各自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使得扶贫建设步入更加健康发展的生态圈。

  文成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助农民走上生活的蝶变之路。

  以地方特色为亮点,做优生态农业。实行每个产业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制定一项优惠政策、创办一家龙头企业、开发一片产品基地、创建一个特色品牌的“五个一”工作举措,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大力发展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等高效低耗的山区特色产业,着重培育杨梅、茶叶和蔬菜三大主导产业。2008年以来,共实施开发生态农业产业基地75个,覆盖115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带动12000户低收入农户增收。

  以增收需求为导向,做活来料加工业。充分发挥文成劳动力资源和温州加工产业承接带的优势,重点在中心镇、下山搬迁农房集聚小区等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大力发展鞋帮、服装等产品的来料加工业,实现搬迁农户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建立考核奖励制度,根据来料加工企业(点)解决就业人数和年度发放工人工资总额给予奖励。目前,全县共有来料加工点207个,就业人员9995人,已发放工资11500万元,同比增长20%。

  以美丽乡村为抓手,做大乡村旅游。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和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优势,完善扶持政策,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结合生态休闲农庄建设、乡村民宿等工作,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依托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扶持培育了梧溪、培头等农家乐休闲特色村7个,目前,已发展农家乐户(村、点)110个,接待游客73.35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4245.21万元,解决1180多人就业。

  多年的扶贫经验证明,“输血式”的帮扶虽然能一时缓解贫困的局面,但却不能形成一个稳定而长效的致富机制。文成用它独特的思路诠释着一个欠发达地区的扶贫模式,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后续发展的可能,也为当地的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带来了福音。

  文成县:“造血”式扶贫让发展更有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2013-12-24 浙江日报2013-12-2400012;浙江日报2013-12-2400009;浙江日报2013-12-2400010;浙江日报2013-12-2400011 2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