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贺岁,败也贺岁
吴孟婕
冯小刚贺岁新片《私人订制》连创佳绩:先是把《小时代》挤下坐了近半年的国产2D电影首日票房冠军宝座,然后毫无悬念地摘得“最快破亿”头衔。最新消息是,该片又打破了《泰囧》创下的华语片首周票房纪录。
但还有一个不好看的“纪录”:《私人订制》在豆瓣网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为5.4分和5.8分,召来几乎一边倒的恶评——不及格,在冯小刚近20年从影经历中可谓史无前例头一遭。且这一次,竟“栽”在了他最最拿手的喜剧题材上。
坦白说,相比《小时代》之拜金、《王的盛宴》之空洞、《富春山居图》之恶俗引发的“全吐槽”,吐槽《私人订制》并不能给人带来多大快感。剧情完全照搬《甲方乙方》,情节老套、笑点牵强,沿袭了《甲方乙方》中的“成全了你也陶冶了我”,变化在于,主体性消失了。
《私人订制》是一份冯小刚交给制片方华谊兄弟的“订制”作业,整部电影都透着“压力远远大于动力”的疲劳感,这对创作者来说无疑是灾难。这种因偷懒而造成的全面溃败,不仅体现在剧情随意、结构松散、视听语言简化等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心态上。影片结尾还打出了“祝全国人民马年快乐”的字样,直截了当地表明了一团和气的春晚性质,导演自己的定位和期待更是低得不能再低。
作为《甲方乙方》的升级版,《私人订制》中还出现了“心愿规划师”、“情景重建师”等新称谓,让人联想到《盗梦空间》中的造梦特工。风景确实更美了、场景确实更宏大了,钱也一定没少花,加上王朔的编剧、几位老戏骨带着年轻演员的卖力演出,冯小刚似乎华丽回归了。
但接着往下看:四位主人公说着一模一样的油滑台词,做着道具化、程式化的角色分工,情节至始至终没有纵向展开,除了神乎其神的广告植入,观众似乎看了三个前后毫无关联的春晚小品外加一个诗朗诵,用影评人大奇特的话说,“三俗一雅,终归一烂”。
在《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早期作品中,冯小刚用平视的镜头和铺天盖地的京味调侃记录了老北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精气神,热闹高兴之余,犀利隐现。冯氏喜剧无可超越,有人说是因为王朔,有人说是因为赶上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好时机,比如1997年的票房冠军《甲方乙方》,用的是情景喜剧的老套路——来回切换的道具和场景,翻来覆去的熟面孔,包袱抖落一地,附赠煽情一把。它究竟好在哪儿呢?简单地说,就是让人笑过之后,多想一会儿。彼时的冯小刚诚心实意,观众自然心领神会。
“好梦一日游”的概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超前,但对于掀起中国贺岁片风潮的冯小刚来说,昔日借以发扬光大的“天时地利人和”,正遭遇着水土流失的危机。看着葛优们在银幕上使劲抖包袱,影院里的我们又何曾不想投入地笑一次呢?但,摆明了是造梦,回味本来就容易显得空荡荡,现在更像是泼了一桶桶冷水,看在讲究的观众眼里,哗啦一声,热度没了。
谁都知道,好电影和高票房的重合,多么不易。马年春节,电视台再播《甲方乙方》的时候,相信更多人会停下手中的遥控器,因为,看过《私人订制》的我们,都很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