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金融街

QFII调仓导致银行等权重股尾盘异动——

A股:暂别“砸盘” 心结仍在

  据新华社上海12月23日电

  记者 潘清

  上周末因QFII调仓而上演“惊魂三分钟”的内地银行股,本周首个交易日暂时摆脱“砸盘”阴影,全线企稳反弹,从而带动上证综指告别九连跌。

  QFII调仓“砸盘”

  上周末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再现诡异一幕。收盘前三分钟,多只权重股突现瞬间暴跌。由于在3.8元的跌停价位突现2.13万手大额卖单,建设银行被瞬间砸至跌停。此后虽然股价迅速反弹,建行收盘仍有6.16%的巨大跌幅。

  相似的情形也出现在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只权重股中。

  这一幕,不禁让投资者联想起“8·16光大事件”。一时间,乌龙、内幕交易等质疑声此起彼伏。

  当日16时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官方微博“上交所发布”就这一事件作出回应,称因境外指数机构以沪深市场为取样范围所编制的指数成份股和权重分布调整,12月20日个别QFII跟踪指数进行调仓,导致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和伊利股份等相关股票尾盘异动。上交所称,将对涉及上交所市场的相关股票交易情况进行进一步核查。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看似轻描淡写的“调仓”,在A股市场引发连锁反应。受其影响,当日沪深股指分别出现2.02%和2.22%的较大跌幅。银行板块更出现3%以上的整体跌幅。

  暴露交易机制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恰在这一事件发生3天前,上交所刚刚以发布细则的方式,对2008年5月14日出台的《证券异常交易实时监控细则》予以全面修订,对证券异常交易行为的规定和相关监管措施进行了完善和明确。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证券业的应用更加深入,包括程序化交易等,一些新型的证券交易违法违规行为开始出现。此次修订有针对性地对现行业务规则作出了增补。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砸盘事件”暴露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在交易规则方面仍存缺陷。

  20日当天,恰逢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IF1312合约交割。有分析师表示,在银行间流动性高度紧张的背景下,不排除有机构“借题发挥”,利用打压银行股做空牟利。

  财经专栏作家郭施亮直言,四个月前的“光大事件”,以及此番的“砸盘事件”均表明,有着资金门槛限制的股指期货,已然成为大资金、大机构“绑架”市场的有力工具。“期限不对等的交易机制,以及强有力监管处罚机制的缺乏,注定了类似的事件或将再度发生。”郭施亮说。

  据传,QFII将获准进入内地股指期货市场。拥有丰富对冲经验的“大鳄”们入场在即,意味着中国股市将直面更加激烈的多空博弈。

  A股心结何在

  从“砸盘”中缓过神来的银行股,本周首个交易日全线企稳。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笼罩在A股的“阴影”已经散去。在此之前,在流动性趋紧的影响下,上证综指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收跌。短暂反弹或难以改变其颓势。

  近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端利率频频创下今年6月以来的新高,20日隔夜和7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分别攀升至4.9050%和8.2144%。

  同济大学财经与证券市场研究所所长石建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银行资金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错配问题,因此每到6月底或12月底,就会出现资金头寸难以调开的状况。

  流动性趋紧之外,IPO重启在即也令股市资金面承压。按照证监会的部署,明年1月将有至少50家公司完成上市。

  同时,据记者了解,当下各类资金机构开发“打新”产品冲动高涨,国泰、银华等多只“打新基金”已经或即将发行。

  在二级市场资金外流的同时,美联储意外宣布缩减量化宽松规模,新兴市场资金向成熟市场回流已成定局。这也从资金面和心理层面对A股形成重压。


浙江日报 经济·金融街 00011 A股:暂别“砸盘” 心结仍在 2013-12-24 3308150 2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