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兰芝风情线激活乡村记忆——
一条路,几多情
本报记者 陆遥 市委报道组 王寅锋
在金华兰溪,不起眼的村道,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他们将古往今来的村道贯通,重点连接了4个各有千秋的古村,在路边分段栽下不同颜色的观赏苗木,并给这路赋予了一个风雅的名字:兰芝风情线。从此,这条村道和沿线的村庄就有了新的色彩。
这条被称为“兰芝风情线”的美丽乡村线路,串起的不仅仅是过去在身边被忽略的醉人风景,更是这些村庄的华丽蜕变。让我们叩响村民的家门,听他们说那些“路近了,心也近了”的故事。
路,连接古村
古村、古道、古驿站,走在兰芝风情线上,仿佛有穿越数百年的恍惚。
“鹃声宛转莺声脆,蜂影徘徊蝶影清。”从这句芝堰中心小学老师采风后写下的诗中,兰芝风情线沿途的美貌就可见一斑——这是一条从兰溪市区通往芝堰村的通乡公路。
“现在周末回老家不开车,改骑自行车,一路风景一路情啊!”家住兰溪市区的小王每逢周末都要回黄店镇乡下老家。自从今年兰芝风情线开建、沿线景观提升以来,他改变了出游的态度。
小王的叔叔王鑫是兰溪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今年,他肩上的担子很重。他们在兰芝风情线沿路按规划新种植了栾树、银杏、乌桕、无患子、红枫等近千株彩叶树,隔一段路,就换一种颜色的树种。
“深秋是最佳观赏时期,层林尽染。红色、绿色、黄色,整条兰芝公路形成了一条多彩风情线。到这个季节,落叶乔木的枝桠也别有一番风味。”王鑫总结说。
讲到这条线路经过规划后的美丽蜕变,兰溪人水鸿雁深有体会。他将自己精心策划的微电影《嬉游记——兰芝风情线》放在土豆网上,喜滋滋地等待着点击率的飙升。
“兰芝风情线,起点为兰溪市上华街道沈村,终点为黄店镇芝堰村,全长约31公里,沿线涉及4个镇乡(街道)、31个村,将沿途的精品古村落,以及白露山等自然景点全部串在了一起。”研究了几个月,水鸿雁介绍起来颇有导游的专业。
制作人徐小芳说:“原来这些古村落也都有历史,但哪怕像我这样土生土长的兰溪人,对它们也不太了解。现在规划了这条旅游线路,跑到沿线自驾游的人越来越多了。”
摄像师水波也说,兰溪乡村最突出的优势是农业资源丰富,农村历史遗存丰富,农村生态环境良好。“许多村都保留有大量的古建筑、古文化,这些村道路纵横有序,鹅卵石铺地、筑墈,晴雨皆宜,干净整洁,古木参天,生态环境良好,让人留连忘返。”
“作为全面推进兰溪美丽乡村建设的载体,兰芝风情线注重文化发掘,营造生态风、田园风、人文风、村落风,努力打造兰溪美丽乡村的风情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线、农民增收的致富线,同时把乡村零散的‘盆景’变为成片的风景,致力于建成一批洁美村、绿美村、和美村、富美村。”兰溪市委副书记蔡艳说。
人,几多变迁
兰溪的市民论坛上有一个热帖,《有谁可以给我们兰溪市姚村写一份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报告》。“楼主”情真意切地写道:“我想利用网络平台请广大网友写一写美丽乡村姚村段的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姚村有明清建筑群,也是金丝蜜枣、火腿的产地,如果网友不熟悉,可以来我们姚村看看,欢迎你们的到来。”
路畅通了,步子跟上来,脑子动起来,都更有方向。
姚村位于兰溪市西北部,如今村中还保留着50余栋明清古建筑,“我们村的核心特色是真实、淳朴。”村支书姚勤铨说,村里一直坚持尊重自然生态,尽可能展现古村原始风貌,青石板的巷子流水涓涓,月塘水岸广进幽深的齐政堂、崇德堂、奉政第和古戏台一字排开,旧巷如迷宫般。回眸,不见出处;抬眼,不见尽头。
建设美丽乡村,搞几个样板典型不难,难在让农村精神文明“软环境”提升,难在让每位村民都能享受到幸福家园。
走进上包村,据说,这里是包拯后裔的聚居地,但见水塘清澈,道路洁净,地面上看不到一点垃圾。“过去,村里可没有这么干净,大家常常乱丢垃圾,池塘总飘着家禽的粪臭味。”83岁的退休教师包福良老人回忆说,现在村里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小组,制定环卫公约,慢慢形成了人人讲卫生的好习惯。
绕回村口,一个占地80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湿地和污水处理站正在建设中,站在一旁督工的正是村支书包立成。“我们村投资了20多万元建设这两个项目,希望以后生态进一步得到改善,让乡村的生活能与城市接轨。”
“什么样的乡村最美?不仅是富裕,不仅是洁净,乡风文明、邻里和谐、彬彬有礼,村民素质得到提升,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才是宜居好家园。”包立成说,道路畅通后,步子跟上来,思路活起来,村庄美起来,村民富起来,都指日可待!
村,更显风情
家住永昌街道的木匠师傅陈忠宽有点纳闷,自从这兰芝风情线开始建设之后,自己的活就没停过。
好几个村都排着队找他做木牌。一块块大木板上,要镂空刻出各种路标指示,或是美丽乡村建设标语,磨砂、凿字、抛光……按一个村要做六七块木牌的工程量,总得马不停蹄忙上个两三天。陈忠宽打听了一下,和他一样忙不过来的木匠,大有人在。
跟着陈师傅来到兰芝风情线上的芝堰村,白墙黑瓦马头墙的老宅错落有致,一个月牙型的池塘首先映入眼帘,第二眼,便是在这一池清水映衬下的这个古朴典雅、气韵生动、依山傍水的村落。
兰溪市上华街道的20多名村干部正在芝堰村考察乡村旅游建设。“漫步在古街巷,潺潺流水不绝于耳,村民在自家门口用活水洗衣洗菜,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好不惬意。”下余村村支书邱海华感叹说。
芝堰村古时为严婺古驿道,由于过往行人密集,商贸活动频繁,在明中期就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村落格局,大量的厅堂、民宅、客栈、店铺、茶馆、过街楼等随之兴建。位于芝堰村建筑群主轴线月亮街上的九座厅堂建筑是最典型代表,其中衍德堂建于元末明初,是浙江省现存最早的民居建筑之一。“今年,每个古建筑边都配上了标牌和简介,细致介绍了建筑的历史与人文特色。”帮忙做了几块指示牌,陈忠宽俨然半个芝堰人。
65岁的村民陈彩凤正在水沟里洗床单。“现在,村口建了个游客中心,到村里来的人越来越多了,都叫我们江南小丽江呢!”溯水上行,青山环抱中,便是兰溪市民的饮用水源地——芝堰水库。在这一池清水的福泽下,村落的美显得愈发灵动。
兰芝风情线上重点建设的4个村庄分别是芝堰村、上包村、姚村和白坑新村。以人在旅途和为美,来展示芝堰村的驿道文化;以人在仕途廉为美,来展示上包村的廉洁文化;以人在心途德为美,来展示姚村的公德文化;以人在乡途富为美,来展示白坑村的创富文化。
兰溪市副市长何吉军说:“这条兰芝风情线,最大的特点是文化加田园,要让农村有家味、有村味、有农味、有野味。每个村都有自己的logo(标志),一村一页,一村一景,激活乡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