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省科协创新科技社团服务方式

帮企业找到智慧“脑袋”

  本报永康12月20日电

  记者 徐贤飞 通讯员 叶宁 应艺军

  今天上午,永康市政府与省农机学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园区挂上“协同创新基地”牌子。省农机学会将在该园区设立工作站,为企业提供包括产品检测、人才引进、市场推广等在内的一站式科技创新推广服务。

  这是省科协创新科技社团服务方式,引导科技人才服务生产实践的积极探索。

  永康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中小型农机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全市拥有农机生产企业1600多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70多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2%。今年经省政府同意创建的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园区,是全国首个该类型园区,也是省级高新区,现已有11家入园企业。

  由于地域、产业结构等条件的限制,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园区缺人才、缺项目;而省农机学会集中了全省农机行业的优秀人才,约有2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养在深闺人未识”。怎么把科技人才用好,服务于高新产业?省科协进行了积极探索。今年6月以来,省科协会同市县科协一边下企业、进部门问难题,一边组织科技专家到永康进行交流。先后组织专家座谈交流32场次,参与专家206人次;深入61家企业调研, 向企业发放调查表330份。针对征集到的52项企业创新需求及技术难题,省科协会同省农机学会组织相关农机专家进行了3次技术需求对接活动,现已有1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解决一个难题,只是解决了一次。”针对企业需要长期技术帮扶的渴望,省科协与永康市又积极探索长效机制,由省农机学会与永康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园区共建“协同创新基地”,为永康“一揽子”解决农业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落后、机械装备传统共性技术有待提升、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等瓶颈问题。

  浙江大学教授何勇是省农机学会的常务副理事长,他与浙江得伟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4款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已经研发成功,投入市场,在今年的义乌国际博览会上,受到客商的追捧。他说:“省科协盘活了农机学会的人才资源,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到高新区、到企业找到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何勇介绍,与以往企业到院校找专家不同,由农机学会直接组团到高新园区“驻点”,将避免企业找专家瞎碰瞎撞、难以对口的现状,可以全方位、全领域地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专家。另外,省内力量不足时,省农机学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资源,寻求全国乃至全球专家的帮助。

  永康企业热情欢迎省农机学会的到来。浙江益远公司老总胡美芳说:“这相当于集全省乃至全国农机方面最智慧的‘脑袋’帮助永康发展现代农机装备业,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据悉,省科协下一步将引导下属的165个科技社团,更多地服务于我省主导产业。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帮企业找到智慧“脑袋” 2013-12-21 3304926 2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