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

陈成渤发布古琴打谱专辑

浙派古琴 扣人心弦

  记者 童桦

  本报讯 “削桐为琴,绳丝为弦”,曾在《诗经》中被广为记载的古琴技艺,今天再次绽放属于自己的风采。杭州太音琴社社长陈成渤在历时多年的研究、整理和打谱后,终于在近日向广大古琴爱好者推出其首张南宋浙派古琴打谱专辑——《浙派传习录·(卷一)樵歌》,在这张专辑里,陈成渤收录了根据《梧冈琴谱》打谱而成的《樵歌》、《梅花引》、《白雪》、《文王操》、《昭君引》、《猗兰》、《亚圣操》,也把根据《杏庄太音补遗》打谱的《乌夜啼》、《佩兰》录入其中。这些曲子里既有他的成名作,也有他的最新作品。

  “《梧冈琴谱》是明代存见的第一部明确为‘浙派徐门正传’的琴谱,《杏庄太音补遗》则成书于1557年,也是早期的浙派传谱。”身着一袭长衫的陈成渤说,他习琴20余年,在近10年里一直钻研、整理这两本琴谱,“大曲用3年,小曲耗3月,我已经不太记得每一首曲子究竟用了多少时间才打谱成功,这张专辑是我的心血。”

  杭州,南宋浙派古琴的发源地。“历代传下来的古琴谱集约有150多种,琴谱刊载琴曲总数达3000多首,即便去掉重复的,也还有600多首。”陈成渤介绍说,“现存可供演奏的琴谱不到100种,许多琴曲都没有人去打谱,实在可惜。”

  古琴人口中的打谱,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和现今乐谱不同的是,以往的琴谱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明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打谱时要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陈成渤介绍道,一首曲子能否打谱成功,还要看打谱人是否熟知曲子的历史背景,“这是一项综合型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古琴的奥妙就在于打谱,这有点类似于破译工作,有时候古琴家为了重现一个指法,可能就需要琢磨上一个星期。”陈成渤的老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龚一解释到,打谱是一个坐冷板凳的过程,“现在许多古琴家忙于社会活动和古琴授艺,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去打谱了。”


浙江日报 文化 00007 浙派古琴 扣人心弦 2013-12-21 3287459 2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