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放眼天下 时论中国

  本书从当下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几个重要领域,通过权威学者的言论,观察中国、剖析中国、记录中国,为中国留下深度思想印记。

  序

  每一个专题中,分别辑录了主题、延伸、名家观点三个板块,以长短相间、相辅相成的形式,尽可能地为读者奉献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长论、又有短评的鲜活的时代思想记录。

  本套丛书的文章,来源于我们所能看到的所有公开出版物,包括各种报刊、杂志,网络发布的各种博客、微博,以及作者在论坛、会议中公开发表的各种讲话。这是一个大海捞针、不断发现和不断筛选的过程,也是一个梳理时代脉络、萃取思想精华的过程。

  经济

  厉以宁(北大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从“旧红利”走向“新红利”

  改革,就是制度调整。制度调整必须及时推进。继续推出新的改革措施,继续进行制度调整,才能保证新的“改革红利”或“制度红利”的出现。古今中外,所有的红利都来自创造。我们对于红利的问题,不仅要有新认识,更需要有行动,通过实践,使红利成为事实。

  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经济学家):政府不能“缺位”、“错位”和“越位”

  政府职能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市场和企业能做而且政府不容易做好的事,政府应该让位于市场。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发挥政府积极职能,防范市场失灵的重要内容。

  石军(法学博士,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推进经济体制转型的路线图

  推进经济体制转型的立足点是营造活力企业,着力点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拉动力是“开放、改革、管理”三驾马车。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教授):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我们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加尊重市场规律,经济社会发展才是健康的。只有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清楚,激发起市场和社会的活力,经济社会发展才是良性的过程。

  社会

  洪巧俊(知名“三农”研究学者):寒门学子到底输在哪里

  寒门学子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金钱和公平上。教育不公平中,首先是城乡资源起点不公平,其次是城乡教育过程不公平,再次就是城乡教育结果不公平。

  韩建平(媒体评论员):剑走偏锋为何仍受青睐

  网络这个非主流反腐渠道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受众人青睐。究其原因,主流反腐渠道不通畅是根本:举报之后无反馈、程序慢、受其他公权力干扰,乃至举报人被打击报复。网络反腐对于举报人来说则低成本、高效率,而围观者也宣泄了对腐败现象的焦灼情绪。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馆长):社会环境依赖于每个人的精神卫生

  频发的社会事故实际上在向我们敲响警钟,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虽不是靠一个人体现的,但每个人的精神都是整个社会的构成,我们的社会环境需要优化,在注重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同时,更加注重我们自己的精神卫生。

  文化

  公方彬(国防大学教授):当前信仰失重和价值紊乱的根源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重精神权威、重道德的民族,但为什么出现了严重的道德缺失?关键之一是当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全民族秉承的永恒不变的精神支撑,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保证了大众拥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引导单个人不因思想误区而背离社会和历史总趋向,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发展。

  陈平原(北大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构建丰盈的精神生活

  人文修养的缺失,长远看,会危及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学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善交流、注重精神生活的读书人。读书、教育功利化是有问题的,学子应该多读“无用”之书,养成独立的趣味和广博的审美,对于精神生活的丰盈大有好处。为自己而读书,找到你信任的读书人,寻觅阅读的乐趣,建构丰盈的精神生活。

  章立凡(近代史学者):羞耻心是反思国民性的绝好命题

  “知耻近乎勇”,羞耻心的缺失与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扭转一个文化环境,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现在要做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教育,去行政化,让教育回归教育。这是一个国家的底层设计。我们讲了好几年的顶层设计,不讲底层设计,对此我一直是质疑的。要彻底的改变整个民族的教育,顶层设计固然好,而如果官员和人民都是这么一个教育体制的产物,顶层设计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好的社会尊重个人

  中国儒家文化重集体轻个体,“我不相信一个只强调集体、只强调国家的社会,会有良好的个人道德”。一个社会,一定是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个人得到了尊重且有了自尊后,才会尊重别人,才会对社会有益。

  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当下中国最缺底线

  当下中国最缺什么?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没有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从这个角度说,底线就是生命线。

  国际

  李景田(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积聚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正能量

  要积聚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正能量,必须创新思维,摒弃传统观念;有效管控彼此分歧,维护中美关系大局;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探索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中美大国关系之路,以造福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张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还面临着认知差异、行为方式不同、基于各自利益的战略选择相互掣肘等不确定性,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

  彭念(香港媒体时事评论员):“航母热”折射亚太安全困境

  在亚太地区安全困境难解的背景下,各国掀起建造航母热潮,反映出外交手段重要性相对下降,军事威慑的重要性逐渐提升,这不仅无助于安全困境的破解,更不利于亚太经济的快速发展。

  徐小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国应该至少有四艘航空母舰

  仅仅是辽宁号还不够,不仅仅是辽宁号尚未成为有效的航母战斗群,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海岸线的漫长,一艘航母还不足以保证我国的基本利益,所以,中国应该至少有4艘航空母舰。 (特约编写 潘城)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8 放眼天下 时论中国 2013-12-20 3299858 2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