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人文世界·艺文志

钱塘笔阵 墨润大地

  冬日,一股清新的书法之风,吹遍了书法强省的浙江大地。

  大地为纸,钱塘为墨。癸巳年初,一张由浙江书协布局的“钱塘笔阵”已然成形;播散希望田野的“浙江书法村”香飘沃野;来自四面八方的“浙风浙派”吹绉一池江南墨水……

  浙江书法村

  如果说“浙风浙派”是带着精品下乡,那么“浙江书法村”建设,就是带着书法名家下乡种文化。

  每一个“浙江书法村”,都有一个讲不完的书法故事。

  诸暨牌上村不大,550多人的村子却有五六十位老年书法爱好者,他们还组织了农村书画协会,定期开展书画活动。即使是忙于工作没时间练习书法的人家,也都很重视下一代的书法基础,鼓励孩子学习书法。牌上村的幸福生活是浸润在墨汁里的,但谁也说不清这个村子对于书法的情结缘于何时,年长的人也只能笼统地说:大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

  村民陈家麟的纪念册是从2001年“牌头镇牌上村首届书画艺术节”开始的。翻开这些纪念册就像翻开一个大家庭的成长相册:有夫妻一起学书法的故事,有姐妹结伴上书法课的故事,有村民们以书法会友的故事,还有举办书画艺术节的故事……“白天拿锄头,晚上舞笔头,已成为浙江许多村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说,浙江书协通过层层筛选,在全省11个地市确定了11个有书法底蕴、有书法爱好者队伍、有经常性书法活动、有常设活动场所和有一定文化辐射力的基层行政村,陆续被命名为“浙江书法村”。

  令父老乡亲们高兴的是,省书协还把这11个书法村,同时作为基层服务联系点,全年开展送讲座、送辅导、送图书、送作品等活动,为村民举办“美丽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书法村作品联展”,为来自乡间地头的农民书法家们提供一个高端的展示平台。今年,配合省文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联系点,省书协全年共组织书法家80余人次分批参与服务活动,为文化礼堂、书法村义务创作作品300余件,义务讲座、作品点评辅导18场次,受益农民书法爱好者达900余人,义务赠书2200余册。春节前后还将分别走进书法村现场写春联、送春联,并印制春联、福字作品10万份分赠农村和社区居民。

  浙风浙派

  如何让全省不同区域的书法爱好者平等地共享浙江书法文化资源、文化成果,是浙江书协近年来着意探索的核心命题。于是,“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精品展暨十一地市巡回展”便应运而生。

  巡展从杭州始发,历时8个月,从钱塘江畔到瓯江两岸,从海岛舟山到衢山之麓,行程千里,相继完成了11地市的巡回展览——通过巡展,浙江书协会员及书法爱好者3万余人参观了展览;通过创作加工会,作品观摩、创作论坛等,全省1000余人的作品得到点评指导,为浙江书坛的普及与提高再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浙风浙派”巡展与“钱塘笔阵”邀请展的初衷,赵雁君作了很好的表述:“浙风浙派”的立意与“钱塘笔阵”的宗旨遥相呼应,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是浙江书协服务模式的创新之果。如果说“浙风浙派”、“钱塘笔阵”试图打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服务基层书协、服务会员的“笔阵图”,那么其背后还有更为深远的文化意义——历史表明,浙江书法的每一个发展高峰其背后都离不开区域书法的大发展、大繁荣,无论是绍兴王羲之,还是湖州赵孟頫;无论是杭州金农,还是嘉兴沈曾植;无论是宁波沙孟海,还是温州方介堪,首先都是区域文化滋养的结果。

  以名人效应为动力,以大师楷模为目标,致力创建浙江书法高地、学术高地、人才高地的书坛标杆,一直是浙江书协为之努力的方向。每三年一届的“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陆维钊奖”全浙中青年书法大展和“吴昌硕奖”全浙篆刻大展等,已成为推动浙江书法、篆刻发展的活力载体和品牌展览,是浙江书坛最高层面的展示平台,也成为浙江书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精品的有效途径。今年再次推出的“沙孟海奖”第八届全浙书法大展,“吴昌硕奖”第四届浙江篆刻大展,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大展,这种周期化、全国性地持续推出浙江和全国书法品牌活动,不仅让浙江的书法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和活力,也充分彰显了文化浙江、书法浙江的魅力。

  钱塘笔阵

  昔者,一代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布局比作作战行阵,著有《笔阵图》。今者,浙江书家的集体阵营——“钱塘笔阵·浙江省地市书法精品邀请展”首开中国书坛创新服务基层书协之先河,让那些极具才华而又缺少展示平台的基层书法名家,让那些在全国和全省大展中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书家,轮流在杭城亮相。

  “浙江大地涌现出一批中青年书法作者,他们既追求江南文化的清婉秀逸,也向往钱江大潮的气势。”省书协主席鲍贤伦称,浙江书林人才济济,成为人文浙江的一大景观。为科学实施省文联、省书协精品创作工程与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本着“树名家、推新人,抓创作、出精品,谋发展、促繁荣”的宗旨,今年开始特别推出“钱塘笔阵——浙江省地市书法精品邀请展”,分期邀请各团体会员组织本地书法精品在杭州展出。

  这无疑是一张大墨纵横的笔阵图——从金华开篇,到宁波压轴,浙江区域书风首次集中在钱塘江畔历时半年轮番刮起。除杭州外全省10个地市的书协,层层筛选参展书家分别进杭展出,共10个场次展出了浙江书协会员老中青书家1020人的精品力作,行草隶篆无不浸润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笔墨当随时代”的现实担当,呈现出全省10个地市书法家们的不懈探索。这些作品的展示不仅渲染出当代浙江书法大繁荣的动人景象,也使各地书风得以很好的汇聚、交融、渗透、切磋、碰撞、磨合,一番心交神会,互动提携后,收获了认识新知、观念创新和思想的升华。于此脱颖而出的20位青年书法篆刻者:李砚、牟建闽、余芳、王臻、李明桓、夏军寅、贺维豪、邱朝剑、卿三彬、徐强、陈伟、张泓、周飞彪、王泽玖、张斌、姜燕、杨宇力、程卫忠、胡炳华、金弋还列入了浙江省书协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的名单中。“新峰计划”不仅为基层书家组织专题创作研讨班,还为参与全国重大展事的创作活动和加工培训创造条件。同时还获得每年2万元的创作扶持经费,用于作者的创作档案出版。

  癸巳即将远行,甲午新春在即。由浙江书协倾力打造的“服务笔阵”、“品牌笔阵”与“人才笔阵”这张新时代笔阵图,演绎着浙江书协的时代担当,并向我们展示了浙江未来书法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文志 00019 钱塘笔阵 墨润大地 2013-12-20 浙江日报2013-12-2000006;浙江日报2013-12-2000015 2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