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湖州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强市建设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强市建设

  文 / 沈洁

  2012年8月,湖州市召开万人规模的工业强市建设动员大会,吹响了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号角。

  2013年2月,湖州市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召开,详细地描绘出了工业强市建设蓝图。

  2013年9月,湖州市又擂起了进一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进军鼓”,推出多条举措建设工业强市。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湖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总基调,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全市上下展现出的是一派合力扶工、兴工、强工的生动局面。

  成果是最好的佐证:今年1~10月,湖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速、装备制造业增速及工业现代化技改等方面均处于全省前列。

  “工业强市”战略正日渐显现出湖州“创强”之强劲动力!

项目牵引:百日攻坚激战酣

  这两天,安吉县经济开发区城北新区内,浙江安工机械有限公司建设工地一片忙碌: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正在推进,一号厂房主体框架已经完成,宿舍楼盖到了三层……这个总投资22亿元的大项目,明年4月第一条生产线将投产。

  据了解,这是迄今为止安吉引入投资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项目。从2012年10月18日初次洽谈,到2012年11月18日签订框架协议,再到2013年1月18日正式破土动工,仅仅3个月,安工机械就成功落户安吉。

  3个月的高效,得益于当地政府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服务团队。让浙江安工机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祥记忆犹新的是,正式签订协议后,安吉方面先后5次召集发经委、水利、消防、住建、规划等部门召开论证会,提前介入项目建设。安吉经济开发区成立了规划组、土地报批组、平台组、综合组4个服务组,向服务对象发放服务对接卡。而在县级层面,更是打破常规,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部门直接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组,真正“一竿子”抓到底。

  工业强市,项目为王。“安工速度”是湖州引进推进“大好高”项目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湖州围绕重大工业项目的引进推进,健全机制、加强引导、创新举措、克难攻坚。1~11月,全市工业“大好高”引进项目142项,其中今年新签约引进65项,142个项目中已有109项开工在建。

  浙江恒星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长兴、浙江宝鸿不锈钢有限公司不锈钢生产及研发项目落户吴兴区、永艺家具年产110万套办公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竣工……自今年8月下旬重大工业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湖州市工业投资领域掀起一股引进推进重大项目热潮,招商引资、前期攻坚、项目开竣工、现场服务、政策支持等活动全面铺开。截至11月底,全市已顺利完成50项亿元项目、新签约65个“大好高”项目、36个“双十双百”项目新开工、24个5000万元技改项目竣工。

  在工业强市的建设中,“项目为王”是硬道理,湖州人谋项目、争项目、抓项目、服务项目,不断创新发展,必将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完美“腾跃”。

“四换”推进:焕发经济新活力

  2012年,湖州盘活存量土地3556亩,腾出用能空间15.4万吨标煤,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2倍、1.5倍,被评为省“腾笼换鸟”先进市。

  2013年,到11月底湖州已淘汰291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腾出21.01万吨标煤。

  用全方位的“退”换大踏步的“进”,湖州正在全面实施“腾笼换鸟”工程!

  从建立淘汰专项资金、落实相关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到完善退出补偿机制,再到稳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湖州将推进“腾笼换鸟”作为破解要素制约、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有效手段。去年,重点淘汰造纸、纺织印染、电镀、建材、化工、磁性材料等六大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今年,又着手实施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四大行业的专项整治。

  位于安吉天子湖现代工业园区的祖名豆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今年引进了全自动、微电脑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把原本需要600名工人的4条豆腐干生产线减少到200名,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能。

  同祖名一样,湖州很多企业也纷纷加入“机器换人”大军:巨人控股投资3000万元引进意大利生产线,原先需要4台单机设备完成的剪钣、冲压、折弯、焊接4道工序,现在这条生产线能一次搞定,操作人员从12人减到了1个人;佐力药业投资6000万元实施技术改造生产线项目,整合提升原有的生产线,与原有生产线相比预计节约人员达170人,提高生产效率50%。

  “机器换人”,湖州所有县区都在行动:德清县以“四三”工作模式为重点,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步伐;长兴县在铅蓄电池、粉体、印染等行业整治成功基础上,对所有规上企业进行摸排,明确全县70%规上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建立机制,分批实施;安吉县以椅业、竹产业为重点,推动制造过程的现代化;吴兴区以印染、童装为重点,坚持“五动”推进产业转型;南浔区则重点在电梯、电机、木地板行业,强化示范引导推进产业提升。

  与此同时,湖州也正积极推进空间换地和电商换市工作,以四换促转型,湖州经济焕发新活力。

结构优调:量质并举产业新

  在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二分厂的车间内,3台用于监控原料、精炼过程的电脑上,数字正不断跳动。去年以来,尽管不锈钢行业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均明显下滑,但永兴特钢优化产品结构,从不锈钢领域向更高端的耐蚀合金、高温合金领域进军。去年,永兴特钢销售各类不锈钢达23万吨,同比增长10%以上;永兴特钢及其下属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40%,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晋级“百亿企业”。

  永兴特钢正是湖州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缩影。近年来,湖州产业结构一直在“腾”与“换”中前行,从原来的传统丝绸、建材为主,到如今已形成“先进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特色纺织”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3+3”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以此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工业增加值297.42亿元,占规上工业的52.2%,同比增长15.2%。

  工业平台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战场,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孵化地。湖州在稳步推进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力建设产业平台。

  眼下,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3栋88米高的主体建筑正在打桩,“三一装备”、“德马物流”等一批落户大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物流装备产业集聚已初步形成,汽车装备及零部件行业也形成一定产业基础。

  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的湖州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是浙江省唯一的省级现代物流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拥有规模以上企业80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7家。未来,将努力打造成现代物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现代物流装备电子与软件的智能产业基地和现代物流装备高端制造产业基地。

  今年以来,为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湖州加快推进包括现代物流装备、南浔节能电梯、德清临杭装备制造、长兴和平新能源、安吉椅业在内的12个特色产业工业园。至此,湖州工业大平台建设涵盖了国家级开发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特色产业工业园以及工业园区(功能区)等多个层次。

服务优化:创业创新强保障

  在今年的“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签约仪式上,又有48名创业领军人才代表与湖州市签订了投资创业合同。从2008年开始,湖州在全省率先推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南太湖精英计划”。2013年,新引进79位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人才及其项目、团队;截至11月,累计培育12位国家“千人计划”、32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

  暖巢引来百凤栖,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关键。一直以来,湖州都在努力抓好投资环境,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去年8月,包含18条强有力举措的工业强市新政——《工业强市建设十八条》强势推出,另外,《关于加快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湖州小微企业扶优发展十条》、《关于织里童装产业培大育强政策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一个接一个,推动了重点工作的突破。

  既要引进来,又要留得住。上个月,湖州市推出了优化企业人才服务的10条举措,从落户安家、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各个方面为企业人才提供便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湖州全市项目审批代理工作已经实现全覆盖,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设立项目审批全程代理窗口,乡镇(街道)、村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并指派代理员无偿协助辖区内项目单位办理项目审批申报及相关工作。一年多来,全市投资项目审批实际办结时间平均缩短了30%左右。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湖州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强市建设 2013-12-19 浙江日报2013-12-1900009;浙江日报2013-12-1900007;浙江日报2013-12-1900008;浙江日报2013-12-1900011;浙江日报2013-12-1900013;浙江日报2013-12-1900014;浙江日报2013-12-1900012;浙江日报2013-12-1900015;浙江日报2013-12-1900016 2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