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71)85310716
文/刘梅
温州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5年了。
从2008年到2012年,5年,一个标准的时间段落。以此为节点,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一轮扶贫工作,究竟对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带去什么?
温州的答案是“支点”二字。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5年,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指引下,扶贫为温州欠发达地区的百姓提供了“跟上时代脚步、走出致富困境、提升发展环境”的重要支点。
“共同跨越六大行动”,让纸上蓝图落地开花。区域扶贫和人群扶贫双管齐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多重并举。温州以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6.5%的速度,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86.7%的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
区域条件的差异性如何克服?扶贫的力度、深度、推进速度和各级财力的承受度、农民群众的接受度如何制衡?劲往何处使、智往何处生?温州全盘统筹、缜密谋划——
强化发展内力是第一要务。温州培育三大产业体系,形成了以蔬菜、茶叶、水果、畜牧、花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生态农业,以山水生态休闲、革命历史文化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业,和以竹木加工、宠物用品、皮革皮件为特色的来料加工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致富的康庄涌现了大批带头村庄、龙头企业和先锋人物。“扶一个带一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展的势头,让低收入群众看到了致富的盼头、坚定了脱贫的信心。
提升发展实力是长远布局。温州着力改善欠发达地区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千百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是主载体,充分优化致富的前景、潜力和后劲。如今,发展合力已经凝聚。“组团式”帮扶、山海协作、社会扶贫三大帮扶载体,让陆海联动,让发达与欠发达地区“携手共进”,让温商力量反哺家乡建设。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以政策为导向,涌入温州。它们“输液”,同时“造血”,为欠发达地区提升发展实力储备能量。
人才激发发展活力,机制驱动发展动力。2008年以来,温州欠发达地区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升工程”,共培训农民16.21万人,实现转产就业7.72万人。富余的劳动力,借助温企、商会、人脉“借力使力”,形成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高素质人才挺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经营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农村住房制度创新,加快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步伐。脱贫致富,一路挺进。
继往开来,2013年,新起点即是新高点。温州组织实施“低收入农户倍增计划”,目标更为明确,要求更出成效。新一轮,温州将在金融扶贫、异地搬迁、产业增收、山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如何“旧瓶酿新酒”?敬请关注,本周起刊登的温州扶贫系列故事。
它们撷取于不同的地区,曾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其结局,与温州扶贫的探索紧密联系,折射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巨大突破。正如人们常说的,从每一滴水中都可以映出太阳。这些故事是水,值得我们探索太阳留下的足迹。
每一滴水都可以映出太阳
温州扶贫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