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天下

互留倩影不简单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李光敏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要在月球上拍照片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是光线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地面又凹凸不平,会形成漫散射光,如果位置不对,光线不好,拍出来可能是一片阴影。其次,着陆器和月球车高度不一样,如何让二者拍到对方的完整图片,也是个难题。此外,着陆器不动,寻找拍照位置的任务全部落在巡视器身上,能否寻找到一个对二者都光线合适的位置也很关键。

  除了位置的选取,对全景相机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耐震动,耐辐射,耐高温,还要体积小,功耗低,有自动拍摄功能、图像压缩功能等等。”庞之浩说。

  全景相机的主任设计师杨建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介绍,嫦娥三号全景相机有三大创新。

  此前,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以及中国深空探测前期的相机全是黑白的,而这次使用了彩色相机,在同样分辨率的情况下,彩色成像是黑白成像数据量的四倍。

  第二个创新是可以旋转360度。由于不同光的条件下,相机里面的曝光量差别非常大。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曝光只有几档,而嫦娥三号的曝光档数增加了不少。

  此外,全景相机头上有一种特殊的膜贴在相机头上,相当于是它的“安全帽”,可以发挥良好的散热功效,使其能够经受高温的考验,因为由于相机主要月昼工作,太阳光照非常强。“即便面对150度的高温,全景相机也会安然无恙。” 杨建峰称。

  庞之浩说,互拍成功一方面帮助我们确定了两个探测器和工作情况正常,也表示地形地貌相机和全景相机工作非常正常,为他们的科学探测之旅开启了序幕。

  庞之浩介绍,地形地貌相机工作寿命仅仅15天,这意味着它将在第一个月昼完成所有科学探测后沉沉睡去。

  庞之浩还介绍说,正是几乎“毫无瑕疵”的落月,为“玉兔”与“嫦娥”的分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原来考虑过着陆器最大倾斜度和方位都不能超过15度。但由于我们采用了智能避障的方式,使得着陆器站得非常直,倾斜度只有一两度,这给两器分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完美的落月要归功于嫦娥三号落月时的两个“自选动作”——悬停和避障,这保证了月球车降落在一个平坦的地方。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智能降落无人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前苏联和美国的着陆器虽然事先也会对着陆地点进行探测,但降落过程都没有悬停和避障功能,而采用了盲降的方式。

  这也曾直接导致这两个国家损失数个月球着陆器。“有的是月球车掉到坑里了,有的是碰到石头翻车了。”庞之浩说。


浙江日报 天下 00005 互留倩影不简单 2013-12-16 3297197 2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