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拆除烦恼 带来幸福

海宁千余住户告别蜗居

  记者 包敦远 通讯员 孔朝阳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拆迁的节奏,恐怕绝大多数人要吐出个“难”字。

  海宁的拆迁也不例外,但最终的结果却给老百姓带来了三个字——幸福感。

  什么?隔壁好像有小伙伴撇着个嘴说“别瞎忽悠人了。” 啊?还有哥们质疑“刚拆完还没建哪来的幸福感。”好好好,我说了不管用,你说的也不算数,咱们来看一段视频,先瞧瞧他们的生活状态。

  <\\zbzps.zbjt.com\zbpic\zjrb\2013-12-16\z03\12485-3294362.jpg>(视频地址)http://url.cn/PB2gCU

  拆除,顺应民意

  那谁,又有话要说了:“视频里没看到他们的幸福生活啊?都是脏乱差,还有人在使用早已淘汰的马桶呢!”

  的确,进入海宁市得胜里弄堂,狭窄的空间、脱落的墙面和斑驳的砖瓦,还有屋边那一个个马桶和痰盂……与繁华的城区和干净街道相比,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海宁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办公室主任杨云青说:“得胜里、蔡家埭、人民里等老旧的住宅区内,共有1600多户,如果按每户一只马桶算起,老城区核心地段至少有1600多马桶户。”

  这些房子大部分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早的建造于新中国成立前。他们的生活节奏,与现代化的海宁城明显不合拍。

  凌晨,趁着街上的人不多,住在广里弄的顾阿姨拎着一个马桶下楼,到路旁的一个公共厕所去倒粪便。

  走过一段阴暗的楼梯,我们来到顾阿姨的卧室,由于长年晒不到太阳,房间阴暗潮湿。卧室很小,里面放了一张小床和一台电视机。她把马桶塞到床铺下。“这马桶用了40多年了,比你们的年龄都大。”顾阿姨打趣地说,“听说房子明年才拆,怎么要等明年呢?早拆我们早点住新房。”

  顾阿姨说,孙辈们最怕来这里了,要上个厕所,都得跑到200多米外的街对面。也有部分家庭,在卧室里隔出一个狭小的卫生间,里面安装了抽水马桶,直接排到雨水管里,影响整体环境,甚至污染了饮用水源。

  目前,像顾阿姨这样仍然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已经不多。记者从海宁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了解到,得胜里、人民里、蔡家埭已率先启动有机更新老住宅区,这是海宁市自国有土地房屋征收新政出台后首批实施的房屋征收项目。

  安置,群众满意

  三个旧住宅区改建项目涉及被征收户1254户,征收面积7.56万平方米。4月20日开始签约,三个旧住宅区20天内签约率就达到95%,三个月内达到100%。被拆除的得胜里已于8月底开工建设,蔡家埭、人民里也将在年底前进场勘探,创下了“当年启动征收、当年启动建设”的纪录。

  顾水根老人原来住人民里,说起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又爱又恨”,他是这样形容的:四五户人家拼一个卫生间,早上要排队如厕,不方便老引发烦恼事;间隔小噪声大,邻居之间没秘密;道路小走廊小无绿化,小面包车很难进来,拉粪便的车子也进不去,太窄;空间小,连停电瓶车还要抢位置……

  毋庸置疑,拆除老住宅区是顺应了民意。

  “等等,啥就顺应民意了,光拆除还不够,安置是不是让老百姓满意呢?”微友又叨叨起来了。那啥,你也先等等,这事我说了也不算,还得让拆迁户来谈谈真实的感受。

  “政府出钱拆除了我家51平方米的老房子,再出钱建设新房子,我只要掏出15万元,就能搬进96平方米的公寓里去,这个还不够诱人。更让我们全家有幸福感的是,这套大房子的产权是自己的,住进去以后心里会踏实。”顾水根老人说这话的时候,乐得哈哈笑。

  按照规划,得胜里、人民里、蔡家埭等区块都将新建安置房。这些安置房最小面积约80平方米,最大面积约110平方米,绿地率达25%,停车位按照100平方米0.8个设计,项目从建设到交付预计两三年时间。

  此外,安置房还有配套的小公园、菜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

  估计啊,我用千把字的文章是不可能把这次拆迁的所有问题解释清楚。不要紧,我偷偷告诉你点内幕,如果你有问题,请关注浙江日报官方微博,或者包敦远的个人微博,咱们请海宁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的负责人,一起把问题理理清爽,那咱网上不见不散。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海宁千余住户告别蜗居 2013-12-16 3294293 2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