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助产士,迎接生命的初放

  新生

  疼痛

  心术

  关怀

  精诚

  远方

  双手

  希望

助产士,迎接生命的初放

  本报记者 董颖 通讯员 孙美燕

  引子:是谁,打开了宝宝的双眼,让他看见世界的精彩?是谁,开启了生命的律动,让宝宝呼吸自由的空气?又是谁,最先聆听婴儿那第一声响亮的啼哭?

  是助产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号楼3楼分娩室3——

  “哇”的一声啼哭,清脆悦耳,宣告着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恭喜你们,产妇何英(化名)于12月4日中午12时15分产下一名8.1斤男婴,顺产,目前母子平安,快来看下宝宝吧。”男助产士李自豪将几分钟前亲手接生的婴儿抱到了家属的面前。

  这是无比幸福与温馨的一刻!

  当新生命到来,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有这样一群人常常被人们忽略——助产士。他们全天候穿梭于病房之间,不仅听胎心、测血压、胎心监护、观察产妇宫口扩张度,还要照顾产妇饮水、饮食,甚至为产妇端屎端尿,但他们很少会获得赞美。

  为了记录他们的美,为了真实再现他们的美,记者跟随省妇保产科的助产士们度过了繁忙而又充实的一天。

  1

  时间回到当天凌晨2点左右,产妇何英在病房出现了临产症状,随即被送到产房观察室。这时,她的导乐(DOLA)助产士李自豪就陪伴在她的身旁。

  “这个阶段呼吸很重要,根据宫缩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呼吸,你就不会觉得那么疼了。”小李轻声细语地指导着产妇。

  “注射催产素后效果不理想,产力不足,还得想其他办法。”此时天已蒙蒙亮,25岁的李自豪满脑子都是助产的方法。“屈膝抱腿、自由体位、撑脚……”他绞尽了脑汁,但效果依然不理想。“孩子太大,而且产妇也有一定程度的抗拒,当时我就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慌,要不产妇和宝宝都会出现危险。”李自豪事后回忆道。

  “麻烦帮我叫一下医生,我快要痛死了,不想自己生了,我选择剖腹产。”何英用近乎嘶哑的声音喊道。

  “别害怕,你能行的,再坚持一下!”此时的李自豪不停地安抚着产妇,自己早已浑身大汗。

  终于,一个顶着黑色乳发的小脑袋出现了。慢慢地,一个紧闭双眼的小生命,在李自豪的手中完成了生命的初放。

  听到孩子的哭声,何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李自豪等几个助产士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将宝宝托上新生儿辐射台,清理干净宝宝身上的体液,露出干净的红润皮肤……

  每每看着一个新生命通过自己的双手降临到这个世界,李自豪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是对生命的一份激动,一份感动,我觉得自己的工作神圣而又美好。”

  此时的何英虽然已近虚脱,但仍拉起李自豪的手不住地说着“谢谢”,“要不是你的鼓励,我想我没有信心把这么大的宝宝顺产出来,多亏了你。”在李自豪看来,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与产妇的一句感谢都是他热情工作的最大动力。

  2

  与此同时,走廊上另外两间分娩室也已躺着四位临盆产妇,她们正期待着与宝宝见面的那一刻。除了观察室的几位助产士外,几乎所有人都在手术台上忙碌着。

  看着走廊里穿梭的人影,记者以为这已经是比较繁忙的时刻了,但产科小组长叶俊花说:“这不算什么,昨天我们8个小时就接生了22个宝宝。有时候这个观察室最多加过十几张床,连推车上都睡满产妇。”

  有着21年助产经验的分娩室护士长徐萌艳告诉记者:“一个产妇生产,通常需要2到3名助产士帮忙,产妇多时,她们恨不得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肩周炎、网球肘在我们这个科几乎每个人都有。”

  一个有经验的助产士对产程的处理和对难产的估计完全可以与一个产科大夫媲美,因为工作性质决定了助产士必须集助产、产科大夫、护理技术于一身。

  而助产士的美,不仅在于高超的技术,更在于奉献!

  “他们真的很辛苦。”观察室6号床的产妇轻声说,“我从记事起就没有人给我喂过饭,但在这里,助产士会耐心地给我们喂饭,细心地照顾我们的吃喝拉撒,还要观察各项身体指征,回答我们的各种疑问,我们真的很感动。”

  等照顾着所有待产妇吃完中饭后,叶俊花等几个助产士开始换班吃中饭,刚刚坐下没几分钟,1号床的产妇出现了明显宫缩,开始大喊大叫,几个助产士迅速放下盒饭冲进了观察室……

  3

  “只要产妇和婴儿能够平安,我们苦点儿累点儿没什么。”助产士黄冬冬说道,“但最让我们难受的是产妇与家属对我们的不理解。”

  有一次,“有个产妇完全没有剖腹产的指征,但大喊大叫说自己疼得受不了。我耐心地跟她解释没有指征就不能剖腹产,但她还是拿起电话向家属告状。之后,她的家属就冲了进来,恶狠狠地说了很难听的话,还扬手想打我。那一刻,我真的心灰意冷。”

  “其实,我们也能理解家属的不满,他们被挡在那扇门外面,完全不知道我们在里面做着怎样的努力,而我们也实在分身乏术,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与家属沟通,也许,这就是症结所在。”做了10年助产士的叶俊花总结道。

  现在,产科每天上午10点与下午3点都会将产妇的情况报告给他们的家属,误解减少了很多。

  “归根结底,是因为助产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就拿我们这里来说,每年有将近15000个新生儿出生,41位助产士,每人每周最多要值3个夜班,如果碰上时间不确定的弹性班,还要影响家人的生活和休息。说实话,我们的工作强度不是一般的大。”护士长徐萌艳说。

  尾声:在产妇的呻吟、婴儿的啼哭、助产士的脚步声中,一天的“跟班”很快就结束了。这,是个远离赞美的岗位,但比起赞美,他们更希望看到母婴平安、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只要,亲爱的孩子,你哭了,只要,伟大的母亲,你笑了,我们助产士的心也醉了。生命这首歌,我们用信念去唱,生命这首诗,我们用奉献去吟颂!

  而今天,助产士的美,由我们来吟颂!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助产士,迎接生命的初放 2013-12-11 3291403 2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