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我们为什么关注医生

  陈宁

  医、生,两个独立的汉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关乎生命的职业,预示着奉献和爱。

  我们的前辈早在数千年前便有过“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远见,我们也曾走过医患关系相当和睦的80年代……但现在,对于医生,我们的理解似有偏颇。

  当屡屡出现的杀医案、暴力袭医为医患关系亮起红灯,当圣洁的诊室成为纠纷和争执的现场,当绿色通道被戏谑为“死亡之路”,我们如何给医生一个定位?

  医患关系,源于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人与人之间,简单纯粹。中心是自己,是家人,是邻里,彼此信任、互相友爱。现代社会,以“己”为中心的人际网络渐渐隐退,比如我们和医生,虽然陌生,却还是不可避免地关联着,依赖着。

  自我懂事起,母亲就反复说着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时候啊,一个女医生把你抱到我身边,她告诉我是个九斤姑娘,白白胖胖,小脸通红……再去回味这短短几十个字的往事,我终于明白,串起自己生命历程的,不只有生、老、病、死四个枯燥的字眼,还有那双小心翼翼托起我的手,和那张陌生而温暖的笑脸。

  几经变迁,当人际关系遭受信任危机,当偶发的个案被放大,我们变得不再相信医生。调查显示,六成医生不满于从业现状,八成医科毕业生没有穿上白大褂。在医患关系遭受质疑的当下,为何还有人依然站在生命这个神圣的议题前?为的是一种职业的素养和需求,没有比这更难的选择。

  仁义礼智信,仁字当头,仁爱发自本心不求回报。医生救死扶伤,也是以爱之名。100多年前,一位叫南丁格尔的女孩放弃安逸和富有,选择把无限的爱献给遭受苦难的人们。在生命面前,爱能逾越一切,唯有理解这种爱,我才能安心地把生命托付与你。

  这也是一种平等,医者、患者,不分贵贱,不论高低,对于医生,唯有尊重这份平等和信任,素不相识的你和他才能一次次比肩而立。

  岁末年初,医改依然任重道远。整座医疗体系的构架中,医患关系无疑是最牢固、最坚实的根基。根深蒂固,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医改的希望之灯才能点亮。

  所以,我们关注医生,我们选择相信。今天起,本报推出“相信·诊室24小时”系列报道,从充满生之希望的产房,到沉淀出生命最后余味的老年病诊疗中心;从煞白灯光下争分夺秒的外科手术室,到边远山区的诊治基地……记者走进十个不同的诊室,摒弃偏见与怨愤,亲身体验医患关系之本,以生命为名,重新审视。

  新的一年,作为媒体人,我们不愿看到医患关系终被打上“戈尔迪之结”的烙印,不愿把白衣天使和高危职业划上等号。新的一年,你一定为自己的生命标下更多注解——豁达、相信、包容,请把这些也献给与你生命息息相关的他们。

  滴答、滴答、滴答……新年快到了,生命开始了,“诊室24小时”上紧了发条。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我们为什么关注医生 2013-12-11 3283804 2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