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霾暂退,房产商能做些什么
兰洪海
十面“霾伏”,雾霾“围城”。如果不是亲见亲历,恐怕很少有人能想象,那种雾霾逼人的恐慌。就在几天前,笔者还亲身体验被“霾没”在京沪高速的惊魂时刻。镇江到淮安的公路里程不过200公里,走高速的话,约2个小时即可到达,这次却让我们行如龟爬历时7小时。真可谓雾霾面前无人可避。
近十天来,这场罕见的雾霾大范围笼罩着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近半国土。从华北到中部,从黄淮到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雾霾问题成为坊间热议、微博热门话题。
近两年来,听到雾霾治理的讨论不少,但到目前为止,似乎仍处于讨论或者调研的阶段。从根本上说,雾霾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经济粗放的发展方式和特定的发展阶段分不开。大面积重度雾霾的产生,既预示着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转为集约,也标志着发展阶段的嬗变——向更高级、更优化的阶段转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痛苦的取舍过程,但更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古人云:壮士断腕以全质。治理雾霾,有很多明明知道迟早要做的事,为何迟迟不肯下手? 关键还在于其中利益的博弈,而这一博弈的结果,还要看各地的决心和勇气。当然,讨论和调研也形成了相关方案,但这些治理方案一天不落实,就无法对雾霾治理起到任何实效。
雾霾笼罩的天空让人担忧,对于平民百姓,要么选择“逃城”——远离雾霾;要么,选择“宅”在家里,等待天朗气清。可无论怎样的主动和被动,如果想一劳永逸地摆脱雾霾的缠绕,对多数人来说终归是困难的。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不在雾霾中灭亡,就在雾霾中崛起。”有人说活在当下,既改变不了现实,也能立足当下做些什么。雾霾是“危”,同时也意味着商“机”,更多的商业力量在“空中捞金”。报载:雾霾前2个月,杭州口罩的日销量只有上千只,而最近一周,日均销量却达到2万多只。除了口罩,赚“雾霾”钱的还有空气净化器。无疑,空气净化器是雾霾危机的最大受益者,再次成为热销商品。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房子,又是怎样面对雾霾的呢?
雾霾影响的是市民的生活之地,离开了这地,我们还能到哪里去呢?正如网友感叹:“在这出生长大生活了五十年,出国潮及各种诱惑都没能让我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今天,脑子里却一直在转:‘我该去哪里度晚年呢?’”
到没有雾霾袭扰的地方去。有数据表明,空气污染带来的成本相当于国民收入的3%~5%。这些成本包括心肺疾病、交通事故以及航班取消发生率的日益上升。雾霾笼罩的天空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网友戏称:在“抗霾统一战线”面前,谁也拿不出多少优越感,人人平等。而对于房企来说,关注民生健康,关注产业,引入先进的科技和环保技术,创新更多的科技住宅、绿色住宅,虽然改变不了外部大的天气环境,但至少可以改变产品的小环境。所幸是:一方面国家层面已开始从严立法,使大气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政府也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等较为长效的工作。那么,房地产业就不能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实现产业升级吗?
除了那些城市中会“呼吸的房子”、“恒温恒湿恒氧”的房子和城郊的“别墅区们”,在杭州,甚至已经有了将生态办公理念作为项目精髓,以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于2003年开始推行,在欧美一些国家被列为法定强制标准的LEED金(甲)级写字楼。项目努力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建筑的滥绿色化。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其配置了带杀菌除尘功能的独立新风系统,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的PM2.5及有害气体,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室内,此外,安装独立新风系统后,可以消除部分的空调负荷,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容易产生细菌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办公室空气质量。这些或许都是对雾霾所做的有力突破。
有微博调侃:“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但愿民众的不满是推动环境改善的有力因素,即使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本身的需要考虑,我们也应该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