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十年一剑 电子商务从这里起航

  十年一剑 电子商务从这里起航

  2003年到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黄金十年。从阿里巴巴起家到支付宝重回西湖区,从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开街到成功跨越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从传统数码卖场到集聚杭州市70%的电子商务企业——有人说,杭州西湖区是数千家电子商务企业梦开始的地方,一个个电商传奇在这里起航,一家家上市企业从这里挖掘了电子商务的第一桶金。

  作为杭州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完美缩影,西湖区的电子商务让这块曾被称为“看不见的产业领域”从产业架构到产值,在经济浪潮中逐渐看得见、摸得着。如果说“电子商务”是一门当代必修课,那么西湖区紧抓电商黄金时期的“天时”,占据高新技术和高校学区的“地利”,凭借创新创业精神的“人和”,围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核心实现“一核带动、全面开花”,高度聚集电子商务专业企业,引导应用前沿技术,提供综合服务管理,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无缝衔接,通过软硬件不断升级,在技术创新、实体经济服务、人才聚集培养、产学研结合中不仅修得“优秀”的成绩,更是交出了一份“示范性”的作品。

紧跟市场立足产业 高瞻远瞩兴起电商革命

示范关键词:政府引导

  “IT卖场迟早会被电子商务吃掉,所以我们及时调转方向,从产业培育、服务入手,紧抓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数字娱乐、IT贸易四大产业方向,才有了今天的文三街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杭州市西湖区科学技术局历任相关领导见证了西湖区电子商务的十年进程。当初西湖区文三街是杭州一条著名的IT产品销售街,而在电子商务崛起的黄金十年中正好也是传统数码卖场的衰弱十年。

  西湖区取胜的法则在于敏感地发现市场转向,紧随市场推进电子商务的革命。在电子商务专家、浙江工商大学张铁柱教授看来,“产业聚集创新”、“产学研协作”与“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是西湖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三大特点,其中西湖区在产业集聚引导上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是浙江省第一个专业园区,从前都只有软件园,从这个园区开始有了电商专业园区概念。”

  在文三街区的发展转向中,西湖区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管委会的协调引导在潜移默化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管委会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与杠杆角色,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发挥电商产业聚集优势,支撑城市、区域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促进电子商务服务业做大做强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例,文三街区管委会协助园区招商时,就高瞻远瞩地明确“只做电子商务,做专业电子商务孵化器”。

  数字生活,创业天堂,如今以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为核心,以南部杭州云计算产业园、北部杭州数字信息产业园和中部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及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杭州创新软件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为载体,以杭州电子商务研究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西湖区正在逐步迈向“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核心区”的目标。

产业支撑文化沉淀 区域造势拓展电商空间

示范关键词:产业集聚

  3个月时间成功招商84家企业,实现100%的入驻率,且84家中无一例外均为专业电子商务企业,3年前位于西湖区翠柏路的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开园之初的迅猛招商效应是西湖区电子商务高度集聚的一个缩影,也在当时关心杭州电子商务发展的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只做电子商务”,这个精准定位让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锁定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园区头把交椅,2012年全年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共有89家企业,员工4300余人,创造产值30亿元,税收5700万元。目前作为文三街区国家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业内拥有极高的认可度和品牌效应,从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考察团络绎不绝。

  以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代表,西湖区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程度高。全区目前有纯粹发展电子商务的企业247家,其中营业服务年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有37家,截至2013年10月全区电子商务产业服务收入8亿元,年底预计可达到12亿元,而以上数据并不包括从西湖区起家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文三街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规划蓝图中,全区计划到2017年电子商务企业集聚数量达500家,服务收入实现105亿元,新培育5个以上省级重点第三方电商平台,10家省级重点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企业,3家以上全国电子商务百强企业,1~2家电子商务上市企业。

  电子商务发展空间体系完善。从2012年商务部授予34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开始,“基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电子商务领域。文三街区是首批中的一个,这也意味着过去单一的产业园,在区域间形成了产业联合,从服务聚合到实现平台聚合,资源整合能力更为强大。目前西湖区内以基地为主,正在形成“一街、多园、多点”的电子商务发展空间。以实体经济应用为动力,带动电子商务项目落地。

服务聚合平台融合 中小型电商企业梦工场

示范关键词:产业服务

  “不抓住电子商务机会,可能不只是失去一个机会,而是失去一个时代。”胡昌才是杭州纳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许多电商创业人一样,对市场的敏感意识让他握着200万元踏上了电子商务创业之路。2010年底纳维在创业初期入驻了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围绕在它身边的有已运营成熟、稳定的电商企业,更多的则像它一样刚起步。正式运营的第一年纳维实现上千万元产值,第二年年底则已破亿元,公司也从最初的一间办公室12个人发展到340名员工。如果说胡昌才的想法代表了园区内诸多80后电商创业人的话,纳维的迅速成长则代表了园区内中小型企业的“发家史”。

  整个西湖区目前所有的247家电商企业,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怀揣着不亚于电商界翘楚阿里巴巴的电子商业梦,从这里启程。以企业自身发展为基础,以政府公共服务为引导,可以说西湖区是个不折不扣的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

  “132工程”打造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围绕“电子商务服务公共平台”1个大平台,搭建3个中心——电子商务管理运营培训与专家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技术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电子商务与云计算融合创新研究中心,2个子平台——电子商务企业监测、分析和认定平台、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平台。该工程由西湖区联合杭州电子商务研究院共同推进,落实后将有望实现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监测、认定功能,将进一步凸显西湖区电子商务的示范性和前沿性。

  构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架构。西湖区从三方面突破人才缺口:首先与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借助高校师资、行业专业学者力量,培训高精尖人才,并将高校现有学生与产业基地衔接;其次与时代光华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培训基地,以企业高管群体为主展开培训;再次,与职业培训技术学校合作,协调力量共同培训学生。

  多服务平台融合孵化。以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例,园区大楼中1至5层全部为企业,第6层为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了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人才基地、物业管理等机构,建立产业培育、科技金融、法律保障、人才培育、技术支撑、物业配套六大服务平台。

持续创新前沿技术 电商从来没有一劳永逸

示范关键词:产业创新

  创新是电子商务产业的精髓,也是产业的永恒推动力,西湖区的创新能力在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创建过程中尤为凸显。示范基地创建作为开拓性工程,并无经验可借鉴,在创立过程中西湖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适合区域产业特色的发展路径,这其中走过了不少曲折,坚持走在行业前沿,也创下了多个“第一”。

  云服务体系创多个第一。2011年10月,一朵技术“云”飘进了西湖区转塘园区:杭州云计算产业园的成立,让杭州第一次拥有了专门的云计算产业基地。两年之后的现在,又一朵“云”在转塘上空升起,阿里云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揭牌,让其所在的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成为国内首家将阿里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能力作为政策支持的经济园区。自此,阿里云和华数云将为云计算基地内的企业提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电子商务应用关键技术服务与研究,推动西湖区建设中国创新第一基地。

  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引导虚拟经济网络。电子商务作为部分人眼里看不见的产业,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融资难问题。对此西湖区与杭州银行、中新力合尝试的科技金融风险池曾聚集5000万元资金,对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园内20家企业放贷,解决中小电子商务企业融资难问题,该模式也在杭州市得到推广。

  IT市场转型升级,探索O2O。面对实体经营所受的电子商务竞争压力,西湖区利用颐高连锁、百脑汇、宏图三胞等专业IT市场在文三街区的集聚优势,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整合销售网络体系,推广颐高数码“本地购”O2O新模式,将200多家依托淘宝、天猫的IT商贸企业引入“本地购”,同时加大数码推广和品牌打造力度,在壮大电商主体规模的同时,实现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

  产学研一体化。西湖区政府通过完善电商扶持政策,深化产学研机制,将区内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在内的高校项目与企业合作“接地气”,将企业具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成果产业化。同时,积极推进杭州电子商务研究院建设,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相关标准,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等级评定功效,积极争取商务部国家电子商务战略研究中心和商务部电子商务企业认定中心资格,力争成为国家级的电子商务研究合作平台。

  专家点评

  西湖区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商及相关企业高度集聚的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是标志性区域,是西湖区乃至整个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缩影。能够承载数百上千家电子商务中小型企业,西湖区的服务和孵化能力和区域龙头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近年来,西湖区电子商务呈现出更加重视高新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趋势,特别是云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率先分享应用,是对互联网开放、分享精神的秉承,也是从实际角度出发解决了一大批中小型电商企业面对的问题。这当中折射出西湖区是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电子商务发展高地,是互联网时代的领跑者。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十年一剑 电子商务从这里起航 2013-12-10 浙江日报2013-12-1000006;浙江日报2013-12-1000012;浙江日报2013-12-1000016;浙江日报2013-12-1000019;浙江日报2013-12-1000013;浙江日报2013-12-1000020;浙江日报2013-12-1000014;浙江日报2013-12-1000015 2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