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需要社会爱心关注

期盼点亮星星的明天

  本报杭州12月9日讯

  记者 石天星

  他们是一群孤独的孩子,悄然无声,或许在夜阑人静的夜晚,他们会伏在窗边,与星星说话……

  2003年,马琛女士创办了杭州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她已经接受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自己两岁多的女儿是一名自闭症儿童。马琛无数次以泪洗面,但最终选择了坚强,她要办一所学校,让自闭症儿童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

  在下城区石桥路纺机厂站下车后,记者在路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这是一个宽敞而洁净的院落,教室的外墙上画着儿童画,色调明快而阳光,和普通的幼儿园并无不同,但经过走廊时就会发现,这里的大人几乎和孩子一样多,每个孩子身旁都有大人照看。

  负责康复中心日常管理的丁鸿老师带着记者转了一圈,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朝我们走了过来,“轩轩,叫声阿姨好。”丁鸿老师温柔地拦住他,但小男孩不声不响地走开了。

  丁鸿老师说,自闭症儿童是没有注意力的,所以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表达和沟通,想让孩子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就必须有老师和家长一对一地辅助他们。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现有89名学生,老师多达57名,孩子的父母中也至少有一个会陪伴在左右。

  “自闭症”这个名词近几年才为人所知。当年马琛带着女儿四处求医,连国内大医院的医生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病,幸好她是一名从事声纳研究的工程师,从电脑上检索到了国外对这种病的介绍。人们至今都不知道自闭症是怎么引起的,也不知道有什么药物可以治疗它。虽然自闭症无法治愈,但越早发现、越早干预越好。

  丁鸿老师说,马琛多年来苦苦支撑着这所康复中心,“我们不是营利机构,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学生的学费,但这只够付教师们的工资,其他的开销都是马校长自掏腰包。”

  康复中心创办后的最初几年里,几乎是每年都要换一个地方,有时候是因为租用的场地面临拆迁,有时候是房东不知道为何这些孩子表现得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所以找了理由把场地收回……直到2011年,马琛才找到现在的场地,签下3年租约,投入了两三百万元对破败的院落进行装修。为了筹钱,她用公公婆婆家的房子抵押贷款,还把自己家的两套房子卖了,一家三口现在只能租房子住。今年,她终于还清了贷款的尾款,但房租却实在挤不出来了,更令她担心的是,万一明年房东提高房租,康乃馨康复中心就真的走到了绝路。

  陆女士的女儿今年快6岁了,在康乃馨已经学习了3年多,她欣喜地看到了女儿的进步:“刚进来的那时候她不会讲话,现在问她想去哪里,想干什么,她都能简单地回答你了。有一次上跳绳课,让她从1跳到100,她就问能不能从50跳到100,我当时好高兴啊,她会讨价还价了!”陆女士说着说着眼眶便红了,3年来她也辞去了工作专门带孩子,为了让女儿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她每天上午带着孩子去正常的幼儿园,下午带着孩子来康复中心。在这里,家长之间能互相体谅,孩子到了这里也比较开心,如果没这个地方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丁鸿老师告诉记者,马校长正在北京参加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公益宣传活动,希望社会上的人们能够对自闭症多一些了解和理解。丁老师说,这些孩子无法融入群体,但百分之八十的孤独症儿童都是正常智商,个别的还对钢琴、数学和绘画有特殊天赋,希望学校能够容纳他们,其他正常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也能够接纳他们。

  丁鸿老师说,目前康乃馨康复中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孩子的未来,真诚希望社会各界给予爱心关注,“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实现我们的愿望。”

  如果您想为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爱心捐款,请发到这个账号:

  浦发银行杭州新城支行95230154800000445。本周13日晚,将会有一场专为康乃馨儿童康复中心筹款的拍卖会举行,有爱心的朋友们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期盼点亮星星的明天 2013-12-10 3289783 2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