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走读

河阳古村,遗世难独立

——追踪缙云最大古建筑群之秘境

  河阳古村如同时间老人故意遗落的一处秘境,任光阴走得如何快,这里始终保持着千年前的面貌。1500余间明清古建筑、15座古祠堂、6座古庙宇、一座清代大桥……河阳古村留存下来的古建筑之多,令人叹服。

  作为一个保存如此完整的古建筑群,河阳古民居至今未被过度开发。遗落这处秘境的,当然不是时间老人,而是至今仍居住在河阳的村民,和河阳古村的管理者。

  然而,担忧亦随之而来:如果没有管理者的克制,如果河阳村民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河阳古村的遗世独立,还能持续多久?

  【一】

  河阳古村距离缙云县城不到15公里,沿途两侧多是农村常见的砖混小楼。小楼大多贴着白色瓷砖,有一些干脆裸露着红色的砖头。

  忽然之间,我们穿过一个仿古牌坊,抵达河阳古村。眼前景致的变幻,让人猝不及防。前一刻,我们还因路边的乏味景象而昏昏欲睡,这一刻,又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山墙、牛腿、木雕、墙画……古村的每一部分虽然只是静静地呆在那儿,却已让我们兴奋不已。

  河阳村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全村有94%的村民姓朱。朱氏一脉的始祖朱清源、朱清渊兄弟为避五季之乱,在唐朝末期,从河南信阳迁至杭州,后又迁居缙云,取“河南信阳”各一字为此处山水命名,河阳村就此得名。

  “烟灶八百,人口三千”,指的正是河阳村一路发展而来的兴旺。河阳人历来重农经商,又崇尚耕读传家,一时间河阳村成为当地的望族。“有女嫁河阳,赛过做娘娘”、“义阳望族”等溢美之词也传了开来。

  如今,往日的辉煌依然在古建筑的匾额、墙绘中留存。“八士门”并不算起眼,却是河阳村的正大门。之所以叫“八士门”,是因为在宋元年间,河阳村一共出了八位进士。由于“八士门”的选址风水极好,河阳人娶妻、嫁女,甚至出殡,都要从“八士门”过。这一习俗沿袭至今,并且有了“不入八士门,不算河阳人”的说法。

  在文翰公祠的正堂中,也有三块匾额分别书写“亚中大夫”、“中书舍人”、“嘉议大夫”,这三人正是宋元八进士中的三位。现在,文翰公祠已成为全村朱姓大族春秋大祭的地方。祖辈荣光,激励着朱氏后人继承家风。

  答樵路上,有着河阳村里最恢宏的马头墙建筑群。这些古宅建于清道光年间。绵延90米的古建筑群中,竟然有32个马头墙。夕阳下,马头墙投下的阴影,仿佛潇洒的骏马,在历史长河中肆意奔腾。

  【二】

  兴许是古老的故事得以保存,才让河阳古村的一砖一瓦都变得如此有韵味。漫步在老街上,随便撞进眼帘的一口古井、一段残墙,背后都有着一段令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让人忍俊不禁,或让人唏嘘不已。

  古人打井,总是要打在自家院子里。有的人家,考虑到风水地气等问题,甚至要将水井打在屋子里。但是河阳的古街上却有一口井,偏偏要打在家门外的路边上。

  “这口井叫作‘陪嫁井’!”河阳土生土长的村民朱勇华告诉我们,河阳曾经富甲一方,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有女嫁河阳,赛过当娘娘。”河阳女方陪嫁时,会将所有要用的生活必需品都陪嫁上。因此,有夫家便会自嘲:“什么都陪嫁了,水总要喝我们家的吧!”谁知岳父听了这句话,立刻雇人在男方家门前凿了一口水井,意在告诉对方,“连水都不喝你们家的。”于是,这井便成了一口“陪嫁井”。

  朱勇华就好像河阳村的一部活历史。哪怕是踩在脚下的石子路,他也能说出个典故来。“门前的这个铜钱图案为什么不完整?”朱勇华指着一处古宅门前用石子铺就的铜钱图案说,“你看它有一部分已经被门槛盖住了,寓意着这枚铜钱已经进门了,是招财进宝的意思。”

  由于对家乡的熟稔,朱勇华被誉为“丽水第一导”。为让来访游客充分了解河阳村,他曾将村里所有留存的典故整理成两万多字的材料,然后全部背了下来。听说我们是记者,朱勇华舍弃陪伴母亲的时间,急忙赶来为我们义务讲解。朱勇华的执着,是当地村民热爱家乡的缩影。

  【三】

  然而,就像所有的古村落一样,开发与保护间的抉择,也困扰着河阳古村。2000年,河阳古村便被列为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今年,河阳村乡土建筑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深厚的历史积淀,本该是河阳村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河阳村的村民早就筹资在古祠堂中,建立了一座民俗博物馆,并且纷纷捐出古家具、农具展出。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旅游业人才和足够的资金,河阳村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控制,也使得村民无法擅自修缮、改建房屋。

  河阳古街是河阳村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古村的中轴线。古街全长150米,有三十二间古店面。数百年前,这里曾是河阳古村的商业、文化中心。如今,这里却显得有些寥落。所有的店面,都用木门板挡着,早已没有了商业氛围。

  “想发展,但不敢轻举妄动啊。”河阳古民居管委会主任朱勇走在古街上,有些无奈地说。为了给河阳古村寻找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朱勇走过很多古村落。“在我看来,很少有古村落可以像河阳这样完整。”朱勇说。正因如此,河阳古村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面对外来开发者表达的兴趣,朱勇显得十分克制,“不能为了开发旅游,破坏了古村落,所以我们宁可慢慢来。”

  让朱勇担忧的,是如今还住在古民居里的村民。一面是村民有改善生活的需求,一面是古村需要严格的保护。事实上,由于河阳古村没有足够的土地用来置换,一些仍然居住在古村里的村民的确会有抱怨。“大家都希望能住在新房里,村民们的确为此付出了很多。”朱勇说。

  “古建筑的改造,是一个专业活,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朱勇告诉我,“没有足够的资源,村民的居住条件很难得到改善。” 面对村民的需求,和旅游发展的诱惑,河阳村该如何抉择?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走读 00019 河阳古村,遗世难独立 2013-12-10 浙江日报2013-12-1000018;浙江日报2013-12-1000019 2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